史立山:技术和制度创新才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来源:财新无所不能 | 0评论 | 3557查看 | 2015-04-22 18:39:00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称,2050年可再生能源满足我国一次能源供应60%,以及电力供应85%以上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可承受的;届时电力将占到整个终端能源消费的60%以上。  
    
  4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项目成果。研究显示:2050年可再生能源满足我国一次能源供应60%,以及电力供应85%以上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可承受的;届时电力将占到整个终端能源消费的60%以上。  
    
  该项目研究者之一、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认为,为适应中国未来的能源转型形势,应该将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会议中强调,目前我国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共识尚未达成。新能源发展受阻主要是因为其波动性存在。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因素,以及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如果要推动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那么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史立山对该报告中205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终端消费60%以上这个数据仍然持有质疑态度,“我们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是有一个相当大的鸿沟需要去跨的,是不是一定能够跨好,通过什么样的市场机制来实现这一目标、如何真正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在史立山看来,未来以可再生资源为主的能源体系中如何建立储能系统;同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和热如何互补等均是下一步需要细化的措施。各级部门要从技术、管理、示范上建立具体的措施,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Q&A:以下内容经采访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能源基金会高级副总裁林江所得
    
  Q: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储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储能技术和产业化情况如何?  
    
  石定寰:现在我们的储能技术还没有突破,我们电力系统,甚至将来进一步进入家庭系统,那就需要成本进一步降低。但是目前我们的学科建设、研究发展还远远没跟上,而且科研规划也是短期的,还没有看得更长远。如果这个目标政府明确了,我们就能很坚定了,大家去做就行了。  
    
  林江:国内外很多储能技术现在都有了,但核心是价格问题,这也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如果储能推广起来,那么价格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其次,我们有很多其它方式来平衡系统的波动性。储能不是唯一的。现在只是需要我们想出更多的办法,拿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你要投入,才会有生产,企业和国家来都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而投入。  
    
  A:如何看待互联网、智能化与能源行业的结合?  
    
  石定寰:这个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了,中国在“十三五”明确要互联网+能源,现在实际上我们的互联网智能化已经在翻番了,比如说太阳能,我们有智能光伏电站,把大量的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起来,包括黄河上游的电力公司,他们也充分运用大数据,分布在青海和甘肃的电站都把它们集中管理起来,这就实现了互联网。  
    
  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上处在很重要的位置。现在我们也在总结经验,通过若干示范项目来形成我们的标准。中国新的电力标准,实际上传统能源很难进去,但是新能源却不一样,将来互联网、智能电站会越来越普及。  
    
  Q:能源基金会一直也在推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你们来说,2015年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项目是不是重中之重?  
    
  林江:我们是非常重视如何从系统的方面来推可再生资源发展,推整体能源系统的转型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很多商业模式需要解决,有很多跟其它各界相关的综合问题,包括建筑问题等,因为城市是未来能耗最大的一部分,而城市里面能耗最大一块能耗是建筑。现在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团队把这些技术综合起来,我觉得是现在最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希望找到更有力的合作伙伴来探索这个问题。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