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 重点建设八大工程
来源:本网综合 | 0评论 | 5876查看 | 2012-08-15 18:18:00    
       国家能源局8月6日在京召开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座谈会,正式发布了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明确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布局,对“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任务、规划实施思路以及规划实施的政策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相结合、规模开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二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依托八项重大工程,到2015年,使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新一轮能源变革的核心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新一轮能源变革的核心内容。我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使可再生能源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了解到,作为目前技术成熟和最具经济性的可再生能源,水电在“十一五”时期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到2010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6亿千瓦,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2010年水电发电量686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2%,折合2.3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09年以来,我国成为新增风电装机规模最多的国家。2010年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3100万千瓦。2010年风电发电量500亿千瓦时,折合1600万吨标准煤。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基本满足陆地和海上风电的开发需要。

       在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的带领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业。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到全球光伏电池市场的50%,晶硅组件效率达到15%以上。太阳能热利用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中高温集热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到2010年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1.68亿平方米,年替代化石能源约2000万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我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利用技术也不断提高。到2010年年底,各类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总计约550万千瓦,沼气利用量约1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源利用量合计约2000万吨标准煤。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2.86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8.9%。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为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瓶颈待突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在当天的会议上介绍说,到201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具体指标是,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9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6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3000万千瓦;累计并网运行风电达到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21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4亿平方米;生物质能年利用量5000万吨标准煤;各类地热能开发利用总量达到1500万吨标准煤,各类海洋能电站5万千瓦。

       但与会专家指出必须直面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也面临诸多难题和瓶颈。

       “技术和经济性仍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首要的问题。”与会人士指出,按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基础,除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开发利用的成本很高,加上资源分布不均、市场规模小、不能连续生产等特点,可再生能源缺乏竞争力,必须依靠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支撑其进一步发展。

       “其次是管理体系和市场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现有的能源体系是以常规能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不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挑战也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不断增加而日益凸显。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