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际能源十大焦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5185查看 | 2015-12-30 09:55:38    
  1、巴黎协定让全球松一口气

  谁来拯救你,北京的天空?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巴黎协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没有看到反对意见,《巴黎协定》通过!”12月12日19时26分,法国外交部长、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话音未落,巴黎北郊布尔歇会议中心已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这一历史性时刻值得铭记。

  6年前,哥本哈根错失了良机,坎昆、德班、多哈、华沙、利马也是希望变失望,2015年的巴黎成为了圆梦之地。没有人说,巴黎气候谈判是容易的,但各方合作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以及理性且务实的谈判让这一次真的有了惊喜。

  《巴黎协定》重申本世纪末实现温控2摄氏度的目标,同时提出努力争取1.5摄氏度的目标;2020年后,各方将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从2023年开始,每5年盘点一次全球行动总体进展;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谈判过程中功不可没,发出了减排“最强音”。过去一年,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6月,向联合国提交“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排相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量化目标;9月,宣布设立200亿元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还计划于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这份弥足珍贵的协定虽难称得上完美,但也广泛地考虑到了全球利益,为各国合作应对全球问题树立了良好典范。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如何具体落实协定、加强2020年前的行动力,仍是各国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2、全球油价跌至谷底

  油价崩盘戏码在2015年继续上演。今年伊始,WTI、布伦特双双跌破50美元/桶,创下2009年来新低;2月,WTI低至每桶43.46美元;11月,WTI首破40美元/桶大关。2015年的油价让我们知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似乎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触及油价敏感的神经:沙特王位易主,涨;伊朗核谈达成协议,跌;巴黎恐怖袭击,跌;土耳其击落俄战机,涨。

  如果年初,人们还盼望着油价回归每桶100美元,那么到年中就意识到根本是在做梦。6月欧佩克会议“维持产量不变”的结果让外界彻底绝望,而12月的会议甚至连产量限额都没有敲定。

  油价为何跌跌不休?往大了说是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抢夺市场份额,具体来讲就是美沙石油暗战。沙特希望通过不减产,捍卫市场份额,以打压美国页岩油业。的确,沙特以高昂的经济代价先下一城,美国页岩油钻机数大幅下跌、产量增幅放缓。

  然而,页岩生产商也不是吃素的,通过调整策略、提高效率、削减成本竟然扛了过来。美国还在年底放“狠招”,解除长达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决心与沙特死磕到底。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欧佩克下半年产量屡创新高,7月达到3151万桶/日,9月又增至3157.1万桶/日。俄罗斯也明确表示,到2035年前将继续维持1000万桶/日的产量不变。

  目前形势已演变成:谁都不减产,谁先减,谁就输了!再加之美国放开原油出口、伊朗制裁解除,光想想都为2016年国际油市捏一把汗!

  3、IEA:新官上任 改革图存

  2015年对于国际能源署(IEA)而言,算得上是启动革新之年。沉浮国际能源舞台41年的IEA,正试图在日趋多元化的世界能源领域展现全新的面貌。

  成立于1974年的IEA,原本算是“欧美石油消费国代言人”,主要任务是帮助各成员国解决原油供应被中断的问题。即便到了今天,协调成员国石油供应也仍然是IEA工作的重点之一。

  不过,随着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的发展变化,IEA昔日的身份及权威地位却双双开始动摇。成员国之一的美国,从石油消费大国摇身一变成了能源生产国,并开始跻身全球石油供应主导力量行列;而诸如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日渐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力,对市场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IEA作为油气组织,迫于全球减排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开始向低碳化转型。

  于是,8月,原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走马上任总干事一职后,即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改革的进程。

  这位被《福布斯》称为“全球能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土耳其裔新掌门在11月的IEA年度能源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推动IEA现代化进程、增强包容性的愿景。

  比罗尔强调,IEA要向新兴经济体敞开大门。就在本次会议前后,墨西哥、泰国、摩洛哥分别表达了加入IEA的意愿;巴西、印度和南非也积极推动相关进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在本次会议上正式成为IEA联盟国,加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IEA开始向着更为包容、覆盖面更广的全球性能源组织迈出步伐。

  4、俄罗斯频使“能源利器”

  乌克兰危机、西方制裁加码、油价暴跌、卢布贬值、天然气年产创历史新低,2015年,俄罗斯的日子很难过。然而“战斗民族”却逆境逢生,借“能源利器”杀出一条血路。

  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普京深谙此道,2015年开启“旋风式”访问,走到哪,就把能源卖到哪。与以往只推销石油、天然气不同,今年的重点放在了核电上。2月9日,普京实施国际访问首站埃及,一举拿下了建设埃及首座核电站的大单,并承诺帮助后者“打造全新的核电行业”;10天后,普京转战匈牙利,签署双边核能领域人才备忘录;3月,与约旦签署首座核电站建设协议。

  “能源霸主”的头衔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主动上门。4月,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访俄,签下50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涉及核电、水电以及油气勘探;6月,沙特副王储率团来俄,签署核电合作协议、拟建石油联盟;8月,埃及总统塞西出访莫斯科,敲定核电、LNG两份能源协议。

  不过,糟心的事也是接二连三。全年延续与乌克兰斗气、断气、谈判的戏码;欧盟对俄时刻保持警惕,指责俄气垄断欧洲市场;美国更是与俄罗斯暗中较劲;更郁闷的是,曾经的盟友土耳其还“背后捅刀”,“坠机门”使俄土关系降至冰点,“土耳其线”随后被搁置。

  5、煤炭成能源转型“弃儿”,全球“弃煤”态势蔓延

  2015年,煤炭业在国际煤价延续上年回落趋势的不利情势下,被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逼得节节败退,处境岌岌可危。

  6月,美国公布减排计划,决意降低对煤电的依赖;因全面弃核而一度使燃煤发电量上升的德国,7月初宣布在2021年之前淘汰所有使用褐煤的发电站;以煤炭为基础能源起家的英国也决定放弃煤炭,宣布到2025年关闭所有燃煤电站;新西兰和荷兰分别于8月和11月公布了弃煤决议,并呼吁其他国家效仿;巴黎气候大会上,新晋用煤大户印度也表态将减少燃煤电站的投资。一时间,全球弃煤的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各大金融机构也不看好煤炭。摩根史坦利、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都宣布,将停止投资争议性煤矿;富国银行、高盛集团则表示对于新建或扩建燃煤电站计划采取有条件的金援。至11月底,全球超过500家金融机构做出对煤炭业撤资承诺,包括德国安联集团等机构前仆后继地设置煤炭禁令,所释放之信号不言而明。

  煤炭遭遇前所未有之冷遇,甚至沦为西方国家借喻“不幸”的调侃语:如果想告诉别人你过得不好,那就邮寄一块煤炭给他吧。

  6、LNG市场逆势大繁荣

  全球油气产业2015年的日子并没有比煤炭好过多少。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令石油市场一片低迷,然而,同样价格一路下滑的LNG市场却是“同行不同命”,隐隐呈现出一派繁荣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