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危局 救还是不救?
来源:南方周末 | 0评论 | 4882查看 | 2012-09-08 23:07:07    
  新能源企业已经在市场扩张中失去了边界,政府绝不应该救市。现在中国新能源企业个个都是不死鸟。

  所谓“救市”,救的应是那些能够满足“十二五”包括2020年节能减排计划目标、能源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的产业核心力量。

  巨亏、裁员、破产……2012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多事之秋”。面对危局,政府到底应不应该“救市”?

  南方周末绿色圆桌邀请到了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以及晶科能源有限公司CEO陈康平,一起探讨政府如何挽救“新能源危局”。

  南方周末:最近新能源企业生存艰难,市场上呼吁政府应出手“救市”的声音越来越大,各位怎么看?

  石定寰:新能源产业当然要救,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新兴行业倒掉,这不光是产业本身的问题,还有很大部分外部原因,例如国际打压,欧洲和美国的贸易保护——“双反”,要是骨干新能源企业都垮台了,那谁再去发展新能源产业?

  陈康平:作为企业代表,我认为应该救市。就全球前景来说,新能源毫无疑问是新兴、朝阳行业;其次,中国除了太阳能光伏产业,还有哪一个产业能够迅速在全球占到主导地位,半壁江山?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个难得的成果,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被洗牌洗掉。

  叶檀:新能源企业已经在市场扩张中失去了边界,政府绝不应该救市。此前政府一直说要退出微观经济,但每次遇到了问题都找政府,这次就应该让市场来决定。政府不是不鼓励新能源企业,而是鼓励得太多了,导致某些新能源企业完全没有抵抗经济下行周期的能力,几乎不能称之为企业。

  孟宪淦:中国六百多个城市,一半以上都发展了光伏产业,盲目扩张,脱离市场需求,导致光伏电池产能超过40吉瓦,而全世界总需求才30吉瓦——自由无序的扩张到了该调整的阶段了,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救市是不合适的。

  南方周末:新能源企业从曾经的风光无限,走到现在举步维艰的境地,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胜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我认为不是技术好,而是地方政府扭曲的激励,容忍环境污染,提供电力补贴甚至大量银行贷款,这些援助导致中国新能源产业有了一个扭曲的优势,才在全球异军突起。

  石定寰:企业自身有问题,但国内的政策没有及时落实也是重要原因。现在不要去说市场已经饱和了,未来的市场需求很大,就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没有落实。

  南方周末:在新能源企业发展初期,地方政府确有功劳,现在该如何评价地方政府在这轮新能源热潮中的功过?

  石定寰:由于GDP的考核,很多地方从没有认真分析过市场,一看这行业不错,都在拼命发展,不去看市场,不去看产品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刘胜军:如今的光伏企业已经给地方政府的改革提出了非常大的警告——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卷入太深,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地方政府公司化,太阳能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现象。现在很多政府看到企业申请破产就去兜底,导致亏得越狠的企业反而政府保护越厉害,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整个产业就是被地方政府这样非理性保护搅乱了。

  南方周末:下一步,你们希望政府怎么做?

  陈康平:在欧洲“双反”山雨欲来风满楼时,首先希望国家层面能尽最大的可能,让欧盟不要启动贸易战,这是眼下政府最重要的“救市”措施了。

  其次,政府应该立刻采取行动,扶持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不尽快,行业很可能会全军覆没。现在企业都在亏损,而各地又都在“不抛弃不放弃”,扶持当地所有的企业,这导致好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自身的体力也会被不断地消耗、蚕食,坏企业对他们的“挤压效应”越来越明显,只会拖累整个行业。中央政府现在一定要有个评估,看看哪些企业真正有竞争力,是该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叶檀:现在地方政府就不应再去游说各部委出台新政策“救市”,也不要再采取拖延的策略,应该赶紧依靠市场,吸引并购基金等市场力量来评估现在企业的情况,该破产的破产,该整合的整合,如果没法整合,晚死不如早死。

  南方周末:在讨论“救”还是“不救”时,有企业、学者提出“有选择的救”,选择标准是什么?

  石定寰:所谓“救市”,救的应是那些能够满足“十二五”包括2020年节能减排计划目标、能源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的产业核心力量。现在的情况是市场已经受到很大打击,大部分企业都在亏损,已经殃及骨干核心企业。“有选择的救”并不等于说产业没有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法则,不要把优胜劣汰和政府救市对立起来。

  陈康平:应该从资产负债率、未来6个月的运营良性程度、正常业务的开展情况、市场占有率等角度来评判企业的生存能力、健康度。如果现在政府不救,这个企业未来一年也能活下去,那就是健康的,如果马上就会倒闭,就属于该淘汰的范畴。

  叶檀:有人认为现在应该“择优”鼓励,但是怎么来挑选好的企业呢?用以前的挑选机制,扶持所谓的“大企业”?现实证明,以前的机制已经不适用了——过去坚持扶持“大企业”的做法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赌博,而且输的概率比赢大得多。

  刘胜军:“选择性的救”并不是单纯选择大企业,“大企业”并没有比别人更了不起,并不能因为企业规模大就不能破产。任何企业,管理上有问题,碰到了经济危机,该破产的都要破产,没有谁是“不能够”破产的,政府不要人为地影响行业的自我的调整。

  南方周末:以上谈了关于救市的种种说法,如何看待目前国内新能源的现状,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陈康平:现在产业短暂地出了问题,我认为就是左脚和右脚的关系,左脚是产能,右脚是市场,现在的问题就是左脚步子迈太大,但右脚终究会赶上来的。

  叶檀:现在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现状,说明了一个老掉牙的问题,跟A股有点像,就是它无论糟糕到何种程度,都不会倒,个个都是不死鸟,这种情形一天存在,中国就一天没有市场经济。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