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能源之战 中国能否突围?
来源:中国科学报 | 0评论 | 4190查看 | 2014-07-07 14:24:00    
  奥巴马政府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新能源,专家预计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突破50%——

  近日,伊拉克政府军在逊尼派武装组织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但其在向美国求援时,奥巴马政府却连是否派无人机支援都犹豫不决,这与之前美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反差。

  此次奥巴马政府的犹豫不决,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下决心摆脱传统能源的“挟持”。几乎是在同时,美国国内资源部部长萨莉宣布,将开放马萨诸塞州近海约1160平方英里的海域用于商业风力发电租赁。

  这正是奥巴马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缩影。据报道,奥巴马政府计划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新能源研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减少对中东和委内瑞拉等海外石油资源的依赖。

  那么,中国目前的新能源发展情况如何?未来能否在新能源的国际战争中突围?对此,多名专家认为,中国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占据了一定的制高点,但其核心技术和配套产业的开发仍有待加强。

新能源发展前景可观

  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处长何永胜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截至2014年5月末,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范围内的新能源并网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已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要电源。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范围内的风电装机已超过7500多万千瓦,光伏超过1500万千瓦。”何永胜说。

  全国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对于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到2035年,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将占一次性消耗能源的50%以上。

  “基于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以及排放的二百多年历程,到今天面临空前的挑战。而新能源、智能制造和智能社会将成为未来全球第三次变革的重点。”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

占据发展制高点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与国外相比,胜算几何?在胥和平看来,中国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发展的制高点。

  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上把上一次工业革命以传统制造为基础的制造体系完全搬了过来。经过多年发展,这一体系在生产成本、竞争力、环境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正因如此,新能源的发展在中国关注度非常高。

  胥和平解释说,这是因为有的国家能源结构比较理想,有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完成能源结构转型,有的国家还没有面临能源结构转型问题。“但是中国这些问题都存在,因此包括政府、学界、企业等对新能源的关注度很高。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我们一大批科技人员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新型核能等多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例如,我们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则强调,尽管目前新能源发展态势看好,但有个问题需要重视,“如果继续要政府提供大量补贴,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就不可能做大。从宏观经济学来讲,就是你要求补贴得越多,发电量就越小,要的补贴越少,发电量可能越大”。

技术创新与产业须结合

  对于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专家们也给出了各自的意见。

  胥和平认为,目前我国的确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要实现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就是说,要解决新能源技术集成和产业发展问题。过去我们从国外拿了一个成型技术,建起产业肯定就能挣钱了。但是今天你拿到新的技术,却未必能挣钱。”

  胥和平还拿近年来频频暴发的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举例说,这恰好证明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已有了国际竞争力。

  “以往流行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很多产业搞得很好,但缺乏核心关键技术。这个分析并不全面,核心技术非常重要,但光有核心技术未必能干成事。拥有配套技术、配套产业、配套市场开发,才是产业真正能发展的更重要因素。”胥和平说。

  张国宝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可再生能源要得到大发展,一定要在机制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例如,是不是应逐渐减少补贴,甚至最终做到不要补贴。”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