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革命时代 煤炭消费为何不降反升?
发布者:张抗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5471查看 | 2014-04-02 08:29:00    
  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最令人惊诧和深思。2008—2010年间其平均年降率为5.57%,相比本世纪初突然大幅下降;但到2010—2012年间该值却转降为升,急转为年增率7.74%。

  经济衰退使欧盟煤炭份额逆行增加

  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其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表现最为强烈。到2014年,发达国家正在走出此次经济低谷,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却要面临相当严峻的形势。可以说,全球经济己走过一个起伏周期,其谷底位于2012年末。经济的变化一定会在能源发展及其构成变化上留下深重的烙印,而困难的局面往往更能排除某些次要或干扰性的影响,而突现出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众所周知,欧盟是世界上最强调“绿色”和节能减排的,尤以经济实力最强、能源消费最多的德、法、英、西、意5国为代表。他们率先实现了能源消费量、煤炭消费量及所占比例的下降,这种趋势代表着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以基础能源消费量计,在2000—2007年间平均年降率为0.02%,但金融危机的冲击使2008年突然加大至1.14%。此后至2012年间平均年降率加大至2.28%。这反映出在节能背景下经济发展停滞、衰退,能源需求量日趋明显降低。

  总量趋减使得作为能源主体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及其比例皆呈降势。2008—2010年间石油和天然气的平均年降率分别为3.04%和0.05%;2010—2012年间二者的平均年降率分别为3.60%和6.00%。在金融危机的后两年,这种降势加大且天然气的下降更猛烈。

  煤炭消费在金融危机后期由剧降转为剧升,明显地表明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能源政策。在经济衰退的初期打击下能源消费量普遍被动下降,上述5国尚能保持其“綠色”基调。但在危机后期经济加剧衰退已演变为全面的社会动荡,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首先要应对的是生存问题,生产成本的降低成为唯一出路。欧洲的煤和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金融危机期间进口气价格大升而国际煤价趋低,其煤炭发电比天然气发电成本低45%。主动加大煤炭消费、替代油气使用并弥补核电下降成为其必然选择。上述5国的煤炭发电量在2012年上升了12%,而相应的天然气发电却下滑了19%,为此关闭了一批燃气电厂,整个欧洲用于发电的天然气减少了约170亿立方米。同年,欧盟整体天然气消费减少2.3%,煤炭却增加3.4%。经济危机前后两个阶段能源消费构成的微妙变化生动地表明能源变化可滞后于经济变化,前者表现出更大的惯性和被动性。

  欧盟国家间能源对策的差异

  德国是欧盟最大经济体之一,在金融危机中表现相对平稳,更显其经济实力并增大了其在处理欧债危机上的发言权。2012年,德国能源消费量占上述5国基础能源的28.5%,在能源变化上与5国总体有较大相似性。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煤炭消费占比高居5国之首。这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关,德国煤炭探明储量居欧盟首位、产量居第二位,而其比例甚高的褐煤又特别易采价廉。不管其“绿色”调门有多高,德国都没有放弃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以2012年底的价格计,用气发电每兆瓦亏11.7欧元,而改用煤发电则可赚14.22欧元。市场通过价格指挥其能源构成变化的方向,直接造成天然气消费以年平均5.01%的速度下降,而煤炭一反多年降势以1.68%的增速上升。当然,其在煤炭开发和利用中所实现的与环境友好,也值得称道。与其相似的波兰,煤产量居欧洲第一,已探明储量居第二位。该国也强调因地制宜的能源战略,不但煤炭占消费总量的55.3%,也是欧盟中进行页岩气勘探的急先锋。

  其次,德国反对发展核电的势力一直很强,特别是在日本福岛事故之后。2012年与2010年相比,其核电消费量降低了9.3×106toe,达29.2%,直接导致2010—2012年间平均电力年负增长13.63%。德国总理默克尔至今仍倾向于此方针,但核电的降低,特别是弃核,会给其他能源供应增加不少压力,影响能源构成的改善。

  2012年,英国基础能源消费构成为:石油35.09%、天然气36.12%、煤炭20.03%、核电8.15%、水电0.61%。可以说,英国的能源构成相对均衡,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变化也与5国总趋势相似。

  值得关注的是:在环保压力不逊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下,英国明显加大了煤炭消费量,使其2012年所占比例较2008年提高3.20%。特别要指出的是,与德国大量使用国产煤不同,英国国产煤在2002—2012年间以年均5.63%速度下降,需要扩大进口,以致2012年其进口依存度达73.9%。显然,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廉价煤炭有利于帮助英国度过经济困难时期。

  其次,英国国产油气在2002—2012年间分别以年均9.01%和8.85%速度下降,给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与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不同,英国十分重视本国的油气勘探开发。政府为开发北海边际油气田和北海西北部条件困难地区的勘探提供了优惠条件,在近海区的勘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与近邻法国相反,英国克服阻力,近期决定要开展页岩油气勘探。具讽刺意味的是承担此作业的主角之一是家法国公司。以上表明英国能源界采取了主动积极的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2012年,法国基础能源消费构成为:石油32.96%、天然气15.92%、煤炭4.75%、核电40.13%、水电5.49%。突出特点是核电比例高且消费量相对稳定。同年,法国核电消费量占全球17.2%,在本国能源构成中占比达8.29%。与之相应的是天然气,特别是煤炭消费比例较低。这就降低了其能源对外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负担。法国及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目前及未来的科技水平是可以保障核电安全的。其总体成本较低,即使在经济低迷时仍可保障平稳的能源供应,这使法国因经济衰退所引起的能源波动在5国中最小。在世界疑核、弃核之风甚紧的当下,法国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核能的独立立场值得关注。

  2012年,意大利基础能源消费构成为:石油42.35%、天然气40.77%、煤炭10.68%、核电0%、水电6.20%。其特点是:以油气为主体且金融危机期间变化不大,二者共占83.12%。这与2008年相比,油占比减少3.18%,天然气增加1.13%。意大利并不注重本国能源生产。业内认为,其海上油气潜力较大,虽有全球能源巨头埃尼公司,却基本上不进行本国的勘探开发,环保团体带来的压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煤炭占比较低,2012年为10.68%,比2008年增加了1.28%。此外,无核电且水电规模不大。

  应该说,意大利在金融危机期间没有像德、英那样采取适当的对策调整,表现的相当被动,在能源多元化上也较落后。没能抓住时机增加廉价煤炭的进口,仍以进口高价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使其经济从起点上就处于高成本、缺乏竞争力的状态。2011年,国内企业电力支出比欧洲均值高出40%,2012年再次上涨14.8%。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发现,从邻国进口电力都要比自己发电合算。能源政策的不给力反而拖了经济后腿,使其陷入严重困境。从2014年初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来看,意大利很可能成为最晚走出困境的国家之一。

  西班牙在经济走势、能源变化等许多方面类似意大利,但更注重发展核电和新能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然气所占比例较低的不足。

  在金融危机期间,上述5国的煤炭消费量和所占比例上升是与改善能源构成的总趋势相反的逆行性变化。但都显示出能源发展中的带本质性的问题。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煤炭消费量和所占比例上升是欧盟的普遍现象,这源于煤炭发电成本明显低于油气。近年来,煤炭价格的下降更有助于此。据报道,2011年8月—次年8月世界煤炭价格下降近1/3,仅计2012年上半年,欧盟煤炭采购量也增加近1/3。

  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以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来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危害相对较小且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中国无疑是最突出的代表之一。中国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冲击,采取了强力的政府干预,短期内投入4万亿的资金以拉动经济增长,以多种措施保持了GDP的超高速增长。事后看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从能源角度分析,推迟或弱化了原本要实行的强力节能、调整能源结构的进程。

  2000—2010年间,基础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增率达9.13%,其弹性系数高达1左右。按国际能源署2000年的能源强度计,中国高达0.77toe/千美元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