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系分羹新能源 清水衙门新生意
来源:南方周末 | 0评论 | 5358查看 | 2012-08-25 17:07:00    
  一套基础气象资料5万元?一套风资源评估报告15万-20万元?每年全国风电防雷检测收入可达2300万元?

  新能源开发中,手握大权的气象部门已不再是清水衙门,而地方政府的高度配合则更让气象部门底气十足。


  清水衙门新“生意”

  千万别以为,气象部门“只能预报下天气,有时还不准”,如今,这个再熟悉不过的部门已不再是清水衙门。

  2012年8月1日,《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部诞生于中国边疆的地方条例,史无前例地规定风能、太阳能属国有,并据此要求任何企业在探测资源前,必须经过黑龙江省气象局的同意。

  此前,黑龙江省气象局在解释“条例”出台初衷时认为,此举是为加强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因为当下黑龙江省正处于新能源大发展阶段,气候资源探测比较混乱,此外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也在掌握具有战略意义的涉密气象资料。

  “因为现在立的法(‘条例’),与国家法律没有抵触,我还是持支持态度。”近日,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做客一家电视台节目,回应“对黑龙江将风能太阳能收回国有这一问题怎么看”时表示,各省“也可以相互借鉴,但是要根据自己本省的实际需要”。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将探测风能、太阳能上升到行政审批层次的不只黑龙江省。目前,云南、安徽、江西早已暗中实行探测审批制,只是没有正式出台条例或文件。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认为,从可再生能源开发角度看,探测环节再加一道审批毫无必要。

  “按照规定,黑龙江出台条例应向全国人大申请审查和备案,备案到全国人大法工委和环资委,但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看到黑龙江条例的原文,黑龙江目前还没有向全国人大备案。”王凤春说。

  对于该条例,众多风电、太阳能开发企业的抵触情绪强烈。“新能源项目审批环节越多,开发难度越大,相关费用也就会越高,(气象局)无疑是又要给发电商开一个天价报价单。”国内一家国有风能企业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道。

  消失的免费午餐

  目前来看,这个层层加码的报价单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一家风电企业的前期部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气象局收费是伴随着中国风电的发展而发展的。“风电发展越快,收费价格越高。”

  2003年,他们做风电前期工作之时,索取气象数据是免费的,或者象征性的。但2004、2005年,随着中国大力发展风电,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气象局开始正式收费,并且水涨船高。

  以风电为例,在建设风电场的前期工作中,评估风资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开发企业需要参考当地气象站30年的测风数据。

  企业坚持认为,这些基础的气象数据应免费提供,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张秀芝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提供给企业的数据是经过加工的,这其中耗费了人力,收取一定费用是为了弥补人力成本,况且企业是出于赚钱目的。”

  不过,企业想不通的是,即便需要“收费”,气象资料的收费怎能千差万别。

  根据发电企业提供的资料显示,内蒙古、甘肃收取5000-8000元不等,贵州的价格翻了番,达到1万至2万,江苏则达到3万,而山西、河北这样经济不算发达的省份起步价就标出4万至5万。“不过,如果与地方政府领导关系过硬,极个别项目也可以不收费。”发电企业透露。

  一位发电企业负责人说,风电场一般建于远离城市的高山或空旷地,而气象站提供的数据大多采集于城市或周边低洼处,再加上城市建筑物的影响,其实对风电开发的参考价值并不大。

  “基本的气象资料应该向全民公开,免费索取,即使开发企业单独委托气象局做精细化测量,也应由国家统一规范收费标准。”王凤春说。

  风资源报告价格飙升

  事实上,同样是气象数据,气象局和地方政府却能屡屡翻出新花样。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黑龙江、吉林、浙江、湖北、江西、安徽、云南等省已发展到气象局不直接提供气象数据,而是要求风电、太阳能项目的前期工作,必须单独委托省气象中心或当地设计院编制“风资源评估报告”。

  这意味着,气象局完成了从“提供数据”到“提供报告”的转型,费用随之上涨,一般在15万-20万元左右,目前最高可达到30万元。

  为了能够让风电开发企业定制报告,地方发改委也从中配合——部分地方发改委将“风资源评价报告”作为项目审批“路条”的支持性文件,并明确要求由气象局组织审查,“在此过程中,报告的审查还要再收一道费”。

  地方发改委的介入还不只为气象局拉来了买卖,风电开发企业的可研报告,也被要求委托给当地的设计院来做,费用在50万元左右。

  一位发电企业的研究所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测风工作完成后,他们基本就得知了风资源情况,如果风资源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就不可能再继续推进前期工作了,“况且拟建风电场在立塔测风前,我们就会对该区域进行研究,能不能开发,心里已经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结论了。”

  “这些风资源评估报告与企业做的可研报告高度重合,根本没有必要。”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发电企业前期部长说。

  防雷:安全的幌子?


  真正让发电企业头疼的是防雷检测费。气象数据和风资源评估的收费环节集中于电厂建设前期,属于一次性收费,而防雷检测收费则始于电厂竣工之日,需年年收取。

  据了解,这项收费发端于2011年。这一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正是因检测技术和收费尚无标准,各地安监、气象局自由裁量权很大。据一家发电企业介绍,此前他们认为防雷检测收费不合理,没有缴纳,随后就接到了罚款通知单。

  据某央企发电公司反映,2011年8月18日,河北省安监局组织的防雷减灾检查组到该公司进行风电场防雷工作检查,提出该风电场中所有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装置,必须由当地气象局即张北县防雷中心每年进行防雷接地体的检测,对公司自检和聘请电网公司进行检测的方式不予认可。

  2011年8月15日,张北县气象局发给该公司的收费说明显示:“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文件,防雷检测每个检测点收费标准为80元,按每台风机10个检测点。共计800元/台,最终优惠价为每台300元。”按该公司风电场274台风机计算,共计需缴费82200元。

  但该公司调查发现,对于风力发电机这种以钢结构和混凝土基础为一体的电力设备应选取几个检测点,河北省物价局文件和风电行业的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比照广东、福建气象部门的定点规定,类似铁塔、烟囱、水塔等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体应按一个点或两个点、每个点60元的标准来确定,折算每台风机的检测费用只有120元。

  河北省的风电场防雷检测收费还不算高,一位发电企业运营人员称:“内蒙古气象局防雷检测时要求每台风力发电机组测试20个点,每个点收费180元,每台风机的检测费用高达3600元!”

  简单算一笔账,如果防雷检测收费的全国平均值为500元,中国目前风电装机大约4.6万台,那么,气象部门每年的风电防雷检测收入即可达到2300万元。

  默许的地方政府

  在企业看来,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气象局根本收不到钱。风资源评估报告需要地方发改委在发放“路条”上配合,防雷检测离不开地方安监局联合执法。

  地方政府的高度配合,源于风电企业缴纳的税收和政府预期差距太大。

  增值税改革(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购入设备的金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风电企业设备购进费用占到总投资的75%,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增值税收入将大幅减少,一些地区甚至长年都是零。

  此前,酒泉市国家税务局曾预计,2015年酒泉新增装机容量755万千瓦产生的进项税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