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对记者表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减轻化石能源依赖、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仍然面临着成本偏高的掣肘。
曹仁贤表示,包括土地和融资成本在内的非技术成本在光伏发电成本中占比高达35%,因此建议实施绿色信贷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早日实现“平价上网”,建成美丽中国。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以及在降低成本方面遇到的挑战?
曹仁贤: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光伏发电装备产业技术稳居全球第一方阵。2017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前10大太阳能组件供应商中占据9席,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与此同时,为推进中国能源转型与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6.5亿千瓦,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的40%;光伏、风电、水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5.7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亿吨,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我国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可再生能源应用仍然面临着成本偏高的掣肘,特别是在光伏领域。
实践发现,尽管光伏系统的设备工程成本仅有4500元/KW,但各类土地相关税费、融资成本折合约2500元/KW,即非技术成本占总投资成本高达35%,这是我国光伏度电成本远高于全球主要光伏应用国家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融资成本,按照融资利率为基准利率计算,融资产生的光伏上网电价平均增加约0.11元/kWh。
记者: 在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上,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遇到哪些突出问题?
曹仁贤: “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2.5万亿元,资金需求量大。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2万亿元,但应用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信贷余额仅有1.45万亿元,远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资金需求。
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绿色信贷发展,例如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但从政策实施的情况看,真正利用市场规律,通过调整利益对绿色金融进行激励的措施没有实质性进展。
再如《指导意见》中提到的通过再贷款、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申请财政贴息等相关措施还未真正落地实施。使得绿色金融产品跟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并没有任何成本优势,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融资成本仍是居高不下。
建议定向降低融资利率
记者: 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你有哪些政策建议?
曹仁贤: 第一,定向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利率。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利率仍然偏高,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债券市场融资,均比美国、欧洲等国家高出50%以上。如美国央行2018年2月公布的利率决议是1.5%,欧元区央行2018年1月公布的利率决议是0%,日本央行2018年1月公布的利率决议是-0.1%。
假设光伏发电项目的融资利率由当前的基准利率下调50%,在其他边际成本均不变的情况下,光伏上网电价可下降约0.056元/kWh,从而大幅降低社会用电成本,极大地促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应用。
因此,建议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利率在现行利率基础上降低50%,同时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期低成本资金供给规模,提高长期资金供给需求匹配度,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
第二,提高绿色信贷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投放额度。建议人民银行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采取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采取定向降准方式,对于在可再生能源项目投放比例比较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下调其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提高这些机构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绿色信贷投放额度。
同时,建议央行可给予可再生能源项目抵押品更多的优惠折扣,进一步引导更多信贷投放到可再生能源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