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提前兑现2020年减碳承诺
来源:北京商报 | 0评论 | 3176查看 | 2018-03-30 13:28:54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绿碳发展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演讲时介绍,去年,我国的碳强度比2016年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已经提前完成了我国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承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从试点迈入全国交易启动阶段,谢振华透露,截至去年底,我国7个碳交易试点累积成交量突破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47亿元。

  早在2014年,我国就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则(2014-2020)》,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要比2015年减少40%-45%。而在次年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当年,谢振华还公开表示,中国希望努力完成这一目标的上限。

  业内普遍认为,对于碳减排,行政手段只能作用于一时,市场化的措施才是“长久之计”,而碳交易市场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2011年起,北京、上海等7省市相继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而去年底,我国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目前,我国正稳步推进碳市场管理制度等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国家主管部门将加快推动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研究制定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抓紧开展历史数据报送、核算与核查工作;有序推进配额分配,适当体现碳排放的资源稀缺性。”谢振华表示。

  不过,去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虽有所回暖,但企业普遍仍存在较大经营压力。因此,在我国不断为企业减负降税的大背景下,企业是否会因参与碳交易背上过重的负担,也成为全国碳市场启动期业界讨论的焦点。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看来,启动碳交易,对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而这也体现了碳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在专家看来,这一影响并不能单纯等价于企业要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而是倒逼企业加速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型。

  蒋兆理表示,碳市场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企业用多少煤、多少气、多少电是笔糊涂账。启动碳交易之后,纳入交易的企业,就要从班组的台账到企业的会计注册表,全面地衡量各项指标,加强内部管理。“其次,碳交易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企业在碳排放上零成本,启动交易之后,企业开始掂量相关成本,在经营决策当中审慎地考虑,尤其对那些不赚钱或者赚钱不多,竞争又很激烈的产品,是否应该去放弃。这样一来,企业口中那些每吨钢铁挣的钱还不如卖一斤白菜挣得多的现象就不会存在了。”蒋兆理表示。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