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履约季将至 九省市地区CCER交易重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0评论 | 3469查看 | 2018-05-10 10:05:00    
       5月9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宣布,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下称“CCER注册登记系统”)恢复上线运行,受理CCER交易注册登记业务。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四川九省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机构顺利完成与升级后的CCER注册登记系统对接调试。

  今年初,因去年底的CCER注册登记系统维护升级,北京、上海等试点碳市场暂停CCER交易及开户、变更等有关事项的受理工作,同时暂停本所交易账户和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交易账户之间的转入、转出操作。

  当时,距碳交易的原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暂缓CCER项目申请的受理已过去半年多,地方试点的这一通知曾让市场猜测,CCER项目或将缺席2017年度碳排放配额履约。

  现在,CCER注册登记系统恢复,同时上周北京、上海、广东等试点地区的碳交易机构宣布恢复CCER注册登记账户开户、变更等有关事项的受理工作,无疑给市场一颗“定心丸”。

  同时,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期,主要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注册登记、交易以及结算系统(湖北、上海已确定分别承担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建设工作)。可以说,相关工作都在顺利推进中。

  试点碳市场CCER交易重启

  CCER即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来自于光伏、风电、生物质等项目,在试点碳市场可用于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2017年,北京碳市场就有94万吨CCER用于履约。

  今年初,上海、北京试点市场又相继暂停CCER(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市场曾猜测CCER项目将缺席2017年度履约。

  不过,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碳交易机构近日发布通知,称恢复CCER交易及开户、变更等有关事项的受理工作,以及交易账户和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交易账户之间的转入、转出操作。

  安迅思中国碳市场首席分析师陈少成告诉记者,CCER注册登记系统在履约季来临前恢复,对试点市场来说,今年履约季CCER使用情况能得到缓解。“不然都锁在各自账户里,白白沉没。”

  “CCER国家登记簿去年底关闭,留存在各试点交易市场的CCER只能在本地流通。履约季快到了,国家恢复CCER注册登记系统,这样CCER就能在市场间流通。”广州微碳公司碳资产部总监蔡超向记者分析。

  地方与国家注册登记系统对接后,CCER项目可以跨地区流通。例如广东规定,2017年度可用于抵消的CCER和PHCER(广东省级碳普惠核证减碳量)总量原则上控制在150万吨以内。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其他要求还有“CDM第三类项目不要,水电项目不要,西部地区为主,广东省内的CCER占比要在70%以上等”要求。也就是说,最多有45万吨广东省外CCER项目可用于履约,且来自西部地区的非水电项目更受青睐。

  这些限制下来,蔡超认为,CCER注册登记系统恢复,地方试点重启CCER交易,对2017年度履约影响不大。因为市场上并未新增CCER项目,能用于履约的还是原有的存量交易。

  为何只有存量交易?湖北碳市场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去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公告称,即日起,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备案申请。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成并发布后,将依据新办法受理相关申请。

  “地方重启CCER项目交易,但国家仍未重启CCER项目审批,目前能交易的也只是暂停前已获批的项目。”这位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暂行办法》的修订办法需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出台后再公布。

  不过,CCER项目审批的暂停并未阻止企业的热情。近日,通威集团旗下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向供应商发布邀请函,拟采用竞争性必选方式对其21个光伏发电项目中CCER项目开发和委托服务机构进行采购。

  通威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通威集团十余年前就曾涉足CDM市场,一直关注国际CDM、国内CCER等减排市场动态。

  “近年来国家鼓励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增加新能源项目收益,减少新能源项目对财政补贴的依赖。CCER、绿证都是将新能源项目绿色权益转化为经济收益的市场化机制,因此从提高新能源项目开发的广度和效益角度,通威集团都会积极参与到CCER、CDM等当中去。”上述相关人士说。

  配额分配方案已定

  试点市场外,全国碳市场建设也有进展。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国家碳市场建设分“三步走”,今年要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深入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

  在4月25日的中欧碳市场对话与合作项目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和配套管理办法;推动碳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注册登记、交易系统,以及管理机构的组建,尽快具备上线交易的条件;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和配额方案的发布,尤其是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等等。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马爱民告诉记者:“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不过,具体出台时间尚不清楚。

  发电(含热电联产)是全国碳市场的首批纳入行业。据记者了解,4月,气候司曾发函委托中电联开展发电行业碳排放交易相关工作内容和要求。发电企业碳排放交易相关工作的初步实施方案,包括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运行测试方案、碳排放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碳排放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发电企业碳排放交易技术指南、碳排放在线监测以及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

  政府与行业协会推进碳市场建设的同时,企业也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企业纷纷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企业自身的碳资产,有余力的还拓展外来业务。

  比如,4月27日,置信电气(600517.SH)发布年报,旗下置信碳资产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458.96万元,降幅86.80%,主要系上期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幅度较大,本期期末价值较期初变动幅度较小所致。不过,置信电气仍将以碳资产管理为驱动,做强做大碳交易业务,不断创新和开拓业务领域,逐步扩大置信碳资产影响力。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