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4157查看 | 2015-02-09 19:54:00    
  “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在2月4日举办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表示,全国碳市场初步将纳入6个行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量涉及30亿吨至40亿吨。

覆盖六大行业

  蒋兆理在发言中透露,全国碳市场建设大致可分三个阶段。2014至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检验标准,使所有工作均按照施工图推进。

  “2016年至2019年是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阶段。这一阶段将全面启动涉及所有碳市场要素的工作,检验碳市场这个‘机器’的运转情况,但不会让‘机器’达到最大运行速度。”蒋兆理表示,2019年以后,我国将启动碳市场的“高速运转模式”,使碳市场承担温室气体减排最核心的作用。包括准入门槛下降,企业数量几何级增加,配额分配进一步收紧等。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首批行业企业将覆盖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5个传统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由年排放量大于2.6万吨的企业构成,碳市场排放量可能涉及30亿吨至40亿吨。如果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可达12亿元至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 ,交易额将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将达600亿元至4000亿元。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对上述行业的企业进行摸底,不久后就会列入企业清单。”蒋兆理透露。

配套法规需跟上

  从2013年下半年启动碳交易试点至今,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7个试点的机制、法制、平台等建设都已完成,成功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为建设全国性碳排放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发改委去年印发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也在不同场合表示,“在中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条件基本具备”。

  “但是,现在第二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且制造业数据也不理想,加之工业生产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全国碳排放交易肯定会给部分企业带来压力。”卓创能源碳交易研究员王晓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碳排放高的企业一般都分布在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征收碳排放税将对这些企业形成巨大压力。

  另外,“从试点来看,广东、天津的很多碳排放交易试点都出现了推迟履约期的情况。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不过,整体而言,征收碳排放税有利于部分产业和企业去产能化,调整结构。”

  王晓坤还认为,目前我国碳交易缺失正式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管理办法或暂行条例。“没有法规就没有制约,单纯靠企业自觉是不行的,建议尽快出台明确规定各方权利及责任的法律。 ”

  蒋兆理也认为,法律建设关系到碳市场的水平。建设全国碳市场,必须确保法律层次足够高,法律约束力要足够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