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纷纷大力推进“降电价” 探寻电价机制背后的逻辑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0评论 | 3406查看 | 2018-05-10 09:12:00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经之路,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和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中美贸易战经历短暂消停后又拉开了大幕。4月16日,美国宣布未来7年里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软件和技术等。中兴遭遇一剑封喉之痛,痛在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这也是广大后发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困境还不限于此,传统优势越来越少,我们不但技不如人,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用能成本甚至还高于先发国家。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平均电价为0.669元/千瓦时,美国平均电价为人民币0.683元/千瓦时,两国整体水平接近;中国工业电价平均0.687元/千瓦时,高出美国约53%,考虑增值税抵扣的因素,仍高出美国31%以上。

  “降电价”,更准确地说,“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已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4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相关部门和企业既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也是从企业自身最终利益考虑,着力降低一般工商业的用电成本,增强工商企业的竞争力。”

  有了尚方宝剑,国家发改委和各地方政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降电价”,务期必成。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8〕500号),列出了“全面落实已出台的电网清费政策、推进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改革、进一步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四项具体措施。据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4月1日开始执行的这四项具体措施,涉及金额430亿元,为年降价目标的一半左右。

  在中央高层的重视和推动下,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年度任务不会有多难。但是,企业用电成本的现状和主要诉求是什么?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上,我们有哪些选择?如何建立合理的工商业电价形成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亟待我们逐一回答。

  参与市场交易、容量电费减半和提高电力可靠性是用电企业的主要诉求

  “降低电价与网络降费一样,虽然短期看相关企业利润可能会受些影响,但通过薄利多销反而会促进用量的大幅增长,实现企业和下游用户双赢。”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电力企业应该在“降电价”上主动作为。

  企业的实际用电成本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是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必须了解清楚的。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一家位于京郊的物联网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行业龙头型高科技企业。

  据该公司动力技术部负责人介绍,2009年在北京建厂,2011年正式投产,公司生产的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畅销全球,年用电量为8亿多千瓦时,年电费支出6亿多元。2017年,公司从电网公司购电79460.49万千瓦时,支付电费62780.28万元,到户均价0.790元/千瓦时,电费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4%左右。该公司目前在合肥、鄂尔多斯、重庆、福州分别建有分厂,其中电价最低的为鄂尔多斯,到户均价为0.24元/千瓦时,用的是大用户直购电。其次是重庆、合肥,到户均价为0.60元/千瓦时左右,部分电量是通过大用户直购电。北京公司建厂时报装容量为40万千伏安,过去容量电费每月近2000万元。2014年6月以来,供电公司按最大需量计收基本电费,月容量电费还接近1000万元。北京公司与合肥公司、重庆公司的年用电量大体相当,但是合肥、重庆两地的容量电费仅到北京公司的一半左右。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北京公司一是通过内部节能改造,年节省电费2%左右;二是安装了工业余热利用设备,收集生产余热转为供暖和供热蒸汽,年节约近2000万元;三是建设了6兆瓦光伏屋顶,其中5兆瓦为开发区金太阳工程,1兆瓦为第三方建设运营,年发电量共计500多万千瓦时,又节省了部分电费支出。

  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该负责人提了三点诉求:一是希望北京市直购电政策尽快落地,公司年用电比较平稳,每天为210万—240万千瓦时,完全满足直购电的条件;二是希望容量电费在现有基础上再下降50%,到户电价降到0.60元/千瓦时左右;三是进一步提高电力可靠性,公司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核心车间生产电压为2万千伏安,必须24小时不间断供电,瞬间闪落一次就会带来近1000万元的产品和设备损失费。公司最大的诉求是,在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和供电服务快捷便利的基础上,单位电费成本支出合理下降。

  “临时性降价”成为各地首选

  4月9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在京举行“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取得实效”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张满英介绍了“一个目标、两个方向、八项措施、两批实施”的降电价工作总体部署。即:一个目标,这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10%,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两个方向,降低电网输配电价水平,以及清理和规范电网环节的收费;八项措施,清理和规范电网环节收费,释放区域电网、省级电网和跨省跨区专线输电工程输配电价改革红利,降低电价中征收的政府基金标准,释放减税红利等八项措施;分两批实施,一批措施已经发文,即发改价格〔2018〕500号文,涉及金额430亿元,从4月1日开始执行;第二批计划下半年实施,正在抓紧研究论证中,涉及金额400亿元。

  发改价格〔2018〕500号文发布后,各地纷纷行动,出台了各自的降电价措施。其中,北京市4月1日起对本市郊区(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工商业用户的电度电价每千瓦时下调1.53分;2017-2019年北京电网输配电价中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户的电度电价每千瓦时下调0.51分。江苏省宣布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用电类别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29分。4月23日,湖北省物价局发布调价通知,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电价每千瓦时降低0.02564元,电价调整政策从2018年4月1日起执行(含当天抄见表量)。

  从各地已出台的“降电价”措施看,“临时性降价”成为首选,这不失是简便直接、立竿见影的手段。当然,我们不能把政府管理电价都归结为计划经济手段。电力作为特殊商品,只要存在垄断或者市场失灵,价格管理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存在政府直接制定或者干预价格的情况。更何况我国距建立成熟的竞争性市场、由市场决定价格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种“临时性降价”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工商业电价高的问题。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需要找准导致工商业电价高的原因所在并对症下药,才能防止工商业电价阶段性降低后再反弹,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电价形成机制。

  工商业电价高是定价机制不顺的典型体现

  一个国家电价的高低很大因素是由资源禀赋来决定的。我国一次能源禀赋并不是太好,美国到场煤价5000大卡长期稳定在40美元/吨左右也(300元/吨左右),而我国煤价是长期高于这个价格,2017年因去产能达到了近700元/吨。

  根据国际能源署2016年8月发布统计资料和部分亚洲国家电价资料,2015年,我国居民电价在31个国家中居于倒数第3位,仅高于墨西哥和马来西亚;但是工业电价居于第16位,大体处于中间的位置。我国电价总体处于国际中等偏下水平,平均电价与美国接近,但是工业电价至少高出美国50%。

  电价要反映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负荷特性反映用户的用电行为和对系统设备的使用效率。居民用户负荷率低、供电电压最低,输送距离最长,因而其供电成本在各类用户中最高,从而电价水平应最高。而工商业用户负荷率高和供电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短,供电成本低于系统平均水平,从而其电价水平理应较低。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工商业电价均大幅低于居民电价。例如,2015年美国的居民电价约为商业电价的1.2倍和工业电价的1.9倍;OECD国家的居民电价约为商业电价的1.1倍和工业电价的1.5倍。而我国居民电价却长期低于工业电价,据张满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国平均销售电价的水平是每千瓦时0.65元,其中居民电价0.55元,农业电价0.48元,大工业电价0.64元,一般工商业电价0.80元。

       我国工商业电价由上网电价(燃煤标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