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战略不明、定位不清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大忌,轻则导致企业走弯路、投资成倍增加;重则导致企业劳而无功,投再多的钱、付出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实现期望目标。
一、正确的战略抉择对于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尤其重要
1.人才培养有赖于正确的战略抉择
综合能源服务本身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专业要求高,在技术上需要综合云大物移智多个互联网领域,在能源上需要综合冷热气电、源网荷储等多个领域,所以人才招聘培养难度大、周期长,错误的战略定位或者频繁的战略会导致人才招不到、或流失严重,而没有人,一切美好的事业都将是空中楼阁调整。
2.投资高、创业机会少要求经营者更少犯错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投资要求重、花钱领域多。相比传统互联网领域,再轻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也会增加物联网、能源知识学习上的积累和投资成本;如果再考虑线下业务,如运维等,需要花费的钱就更多,所以错误战略的失败代价会比互联网创业更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源互联网创业者需要犯更少的错才有成功的机会。
3.符合逻辑的合理定位让企业具有长期坚持的勇气
投资多、见效慢,市场依然在慢慢的成熟过程中,所以很难在几个月甚至1-2年内看到显著的经济收益。这种时候,老板、投资者很容易着急。但综合能源服务最怕的就是浅尝辄止,不能把事情做透,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战略定位,取得相关各方对目标、路径的一致认同,从而让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可以长期坚持,不会发生熊瞎子掰玉米的现象,轻易改换方向或否定前期工作,总是差一口气。
然而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企业在战略定位上犯的错误往往也是最多的,惨不忍睹。首先,很多从业者没有企业经营经验,所以往往是站在能源专业、IT技术或执行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角度思考,经常会忽视战略或者完全看不到战略的重要性。
其次,大多数经营者由于认知缺位,在能源、互联网、电力市场等方面的专业积累不足,所以又无法进行清楚明确的定位。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很多企业搞不清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什么是可以落地的?什么是有前途的?什么是可以做大的?呈现在战略定位上就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有钱人四面出击撞大运,没钱人兜兜转转找突破,更有甚者不问收获只讲耕耘与奉献,两耳不闻转型难,埋首开发与实施。最后的结果要不然是投入难以为继,玩不起;要不然是收获不达期望,食无味。
战略上的勤奋是最重要,战略上的懒惰最伤钱。我们将试着分析前期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在战略定位上的各种乱象,作为他山之石,以期待给后来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给企业转型提供一些参考,少犯别人已经犯过的错,加速成功。
二、目标模糊,无的放矢——战略缺失
很多企业虽然号称在做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但实质上并未确定一个明确的定位,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赶时髦,做概念——投机型定位
1)做展示,主要工作体现在宣传材料里:
由于综合能源服务落地与实用的挑战相当高,但概念又很好听,是潮流趋势。所以很多企业把它当成装点门面的东西,当前各种类型的智慧能源、数字能源系统或平台满天飞,基本上是个企业就有一套。然而这些展示系统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把戏,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飞出银河系了,但实际什么都没有,连图纸都没有,完全就是宣传性质的。这种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是市场公共部主导的,主要是为了做品牌、帮助主业拿项目。
2)做政绩,主要工作体现在各类项目里:
在有一些企业,由于概念好听,所以往往能结合做申报科技项目、信息化项目,或者申报专利、成果等等,但跟实际业务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为了做成绩而作。当然这种作法更经常的是发生在部门层面,在企业层面或者老板层面较少。
3)做市值,主要工作体现在市值管理里: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不管是真做还是假做综合能源服务,至少抓住热潮可以让企业实现几个涨停板,所以他们的董秘、董办会在跟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沟通中或者年报中努力体现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的内容。
2.抓项目,做收入——盲从型定位
1)紧跟各级政府,面向各种政策风口做工作
能源领域影响范围大、涉及部门多,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或正在出台各种行业政策,如互联网+、能效监测平台、光伏扶贫、节能减排、电动汽车等,乃至消防、环保政策中都会有一部分内容与能源高度相关,市场往往会闻风而动,把政府的文件作为决策的依据,建设各类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或者开展政策领域的投资,而不管业务本身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可持续性、有没有前途。
2)紧跟补贴机会,哪里有钱就往哪钻
有些企业在紧跟政策时会更加务实,只关注有补贴、有钱赚的领域,如需求侧补贴、新能源补贴、电动汽车补贴、辅助服务补贴等等。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放缓,靠补贴推动产业发展越来越难了,一是资金本身就紧张,能补贴的地方收窄;二是补贴的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对行业与领域的发展支撑有限。所以这只能说是一种短期过渡行为,难以支撑一个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紧跟行业老大,从富人的锅里面捞钱
甚至更多的能源服务企业或互联网科技企业,因为难以直接面向综合能源服务的终端用户提供服务,所以想通过跟国网、南网、发电集团与其他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合作来曲线救国。也即是为以上各类企业的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各种各样的赋能支撑,从而赚取到自己的收入。泛在电力物联网热闹非凡,不是因为大家都看懂了,恰恰是因为大多数企业都看不懂,因此紧跟行业老大行事就成为了最保险的选择,反正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
3.防颠覆,做转型——鸵鸟型定位
1)传统国企防颠覆
由于综合能源服务的主战场是在用户侧,属于竞争性业务领域,一旦真正形成,可能会让传统的电网公司完全管道化,业务收入与收益都将急剧下降;而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集中式发电与供能的份额也就受到明显冲击;所以对应垄断能源生产与传输的传统能源企业来说,不做综合能源服务未来将有可能被颠覆,在市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综合能源服务对于他们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看谁先理解发展趋势在什么时候开始进入。
目前虽然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还是站在如何维护主业能够千秋万代的角度想问题,没有主动的改变传统重发、轻供、不管用的思维,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真正思考综合能源服务的本质、价值、业务、流程及方法工具。
2)新型企业求升级
有一些上市公司或者经营得不错的技术型或非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一方面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互联网+智慧能源领域的巨大机会,所以会主动要求企业往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做转型。然而由于以前既没有实际接触过用能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积累与认识,尤其是老板、高层普遍离企业用户现场比较远,所以虽然愿望很美好,但总是难以抓住核心问题,往往欲速则不达。
以上3类定位其实是只有动机,而没有明确的业务方向和目标,因此实际业务开展也就是走到哪算哪,所以往往也就无法给行业贡献有价值的内容。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也是为什么综合能源服务相关的培训班很多,因为相比埋头实干,取个“真经”念一念可能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