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电改革不应失掉信心 增量配电业务要着眼于增值服务
发布者:lzx |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 0评论 | 2994查看 | 2019-11-14 09:36:04    

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通知,第五批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开始申报,这距离24个增量配电试点被取消资格仅仅10天。


10月22日,24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在提出申请后被批准取消资格。虽然大多增量配电项目停滞不前已被业界诟病许久,对增量配电的热情也在降温和趋于冷静。此消息一出,还是掀起一阵波澜,对增量配电前景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有人担心增量配电改革的决心有多大?是否止步于此?


那么此番事实可以回答,国家推进增量配电改革的决心没有动摇,也绝不会就此止步。实际上,从2016年启动第一批试点开始,国家对增量配电改革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谓不遗余力,不但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政策,还采取调研、约谈、督导等方式深入实地,现场调解矛盾、解决问题。在这样大的力度下,增量配电改革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各方配合度明显提高,很多项目才得以落地。可以说,增量配电改革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试点的增加与退出,也正是开辟改革路径、保持良性推进的应有机制。三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四批404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从开始时的趋之若鹜,到第四批部分项目遭遇流标,再到如今的主动退出,应该说,三年的试点先行,试出了增量配电改革的“堵点”“痛点”,也试出了“业余选手”“投机选手”。试点项目推进的艰辛一方面使市场从浮躁归于理性,一方面为下一步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当前,增量配电改革进入第四个年头,正是改革行至中途,开始触动多个环节核心利益,利益博弈复杂、敏感、艰巨,正所谓好啃的肉都啃光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从了解到的几家增量配电项目成功案例来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各有各的曲折。增量配电改革面对的是一场长跑,需要市场各方保持信心耐力,共同将改革进行到底。


首先是主管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改革已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业界对改革试错容错的包容度都在减退,再“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够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则更加不行,要使市场保持信心,就要拿出切实的方法疏通“堵点”、医治“痛点”。提升政策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及准度和力度,同时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管。对一些地方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加强顶层驱动,推动优质试点项目加速落地,坚决避免试点项目越多,半拉子、烂摊子越多的情况出现。


其次是电网企业要更加开放合作。增量配电业务与电网企业的规划衔接、区域划分、并网接入等方面的矛盾是焦点所在。目前两网高层业已明确了对于增量配电业务的支持态度,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执行中需要督促各省公司为试点项目落地实施提供便利,保障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应该看到,在我国用电量增速趋缓,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连续两年降低10%的背景下,电网企业完成国资委经营考核指标压力增大,这种压力必然向下传导。同时,电网企业担负着供电托底责任,这都会增加电网企业的投入。


第三是增量配电项目要着眼于增值服务。增量配电项目投资大,回收投资慢但比较稳定,这决定了现阶段增量配电项目最主要收入来源必然是收取配电费用,而配电价格是两级电压价格差,有些省份的价差不能合理反映配电成本,另外,在基本电费的收取方面争议较大。


目前国家出台了指导性的配电价格政策,一些地方据此出台了当地政策,但可操作性依然不足。下一阶段,随着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各种新生事物的涌现,增量配电业务更多的收益应该着眼于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目前的难题是,这些增值服务比如综合能源服务,目前还无成熟模式可以复制,而且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投入的要求较高,没有相当的实力难以达到。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没有一项改革是容易的。增量配电改革还将经历漫长的探索期与阵痛期,只要我们不失信心,只要坚定地追随改革初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增量配电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