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个月前,中国政府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计划,对此,能源和环境部门目前仍在热烈讨论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到2060年,中国将加倍履行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将高碳足迹排放量降低至零。在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宣布,除了这一雄伟目标,中国在短短十年内,即到2030年碳排放也会达到峰值。
尽管围绕这一决定的评论大多基于气候变化和减少负面的环境外部性,但相比其他方面,中国的目标可能实际上更多地与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关,而非其他。《世界政治评论》(World Politics Review)上周报道称:“关于中国能源政策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其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反应程度上”。该报道将能源安全称为中国的“基本国内目标”。
为了支持这一主张,中国政府于今年早些时候首次发布了一份“高层”政策文件,其中极其详细地列出了今后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计划。根据该文件,中国将通过战略举措大幅增加国内电力生产。对于中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近些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国内太阳能和风能发展,并在国内核电生产中投入巨大,使得中国现在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电生产国。今年6月彭博绿色(Bloomberg Green)报道:“伦敦全球数据公司(GlobalData Plc)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核电生产国,并在四年后超越美国坐上头把交椅”。
作为减少碳足迹和加强能源安全的双管齐下计划的一部分,中国需要克服许多障碍,以扩大其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规模。尽管中国政府过去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经常在没有充分考虑阻碍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项目投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农村地区,但这里的需求远低于大城市。《世界政治评论》报道,由于这一差距的存在,“一方面产生的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许多电厂没有满负荷生产,因此效益不好。”
报道还称:“弥补这一差距在地理和政治上都有困难。电网公司、可再生能源行业和地方政府等作为不同的利益方,都有自己的优先考量,但各不相同。国有电力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的内部人士更倾向于煤炭,由于风力和太阳能的不可靠性强,他们将其戏称为“垃圾电力”。虽然存储和超高压传输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工时间,以及资金来源问题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能源安全问题推动了中国脱碳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也恰恰推动了中国重新使用煤炭。这一矛盾说明,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安全和经济,而不是气候变化或其他环境问题。事实上,可能只有当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时,才能最终决定放弃廉价但充足的化石燃料。
中国追求能源主权和安全的道路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开发的产品都将出口”。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染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但归根结底,无论中国为了安全还是为了环境健康而脱碳化,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对地球环境来说是有利的。问题在于,最后到底是中国政府兑现其高尚的“碳中和”承诺,还是过于强大的煤炭因其廉价可靠而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