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电力系统清洁转型大步提速,预计电能替代规模6000亿千瓦时
发布者:admin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5475查看 | 2021-02-10 17:20:32    

预计2021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约占新增装机的78%。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比重比2020年底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考虑到电能替代已进行一定规模的改造,后续增长会有平缓期,预计“十四五”电能替代规模6000亿千瓦时,占新增用电规模的近30%。


中电联近日发布的《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千瓦时、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3.1%、9.5%;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7%,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达到1.8亿千瓦左右。


《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7.6%。其中,2020年底的非化石能源装机、煤电装机占比分别较2015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下降9.9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并未做好可再生能源激增的准备,“十四五”电力行业如何高质量低碳转型、2021年如何开好局,都备受瞩目。


“风光”基建迎来热潮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风光”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由此掀起“风光”基建热潮。


上述《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2.8亿、2.5亿千瓦,发电量分别为4665亿、261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6.6%,投资分别增长70.6%、66.4%。


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应以规划为引领,将目标融入“十四五”及今后的规划中,电力行业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就如何发展清洁电源,于崇德建议:“综合各地资源条件、电网条件、负荷水平等因素优化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时序。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开发新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进一步向中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优化布局,加大东部地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在西部北部地区加大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力度,统筹优化水电开发利用。”


《报告》预计,2021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约占新增装机的78%。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比重比2020年底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对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可达55%


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张琳指出,可再生能源装机与最大负荷的比值,可被定义为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代表大电网规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水平的指标。“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渗透率为55%。”


张琳进一步指出,“风光”等新能源属于低能量密度电源,有效容量低,难以保障实时用电的要求。“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电网最大负荷期间,早高峰时段风电出力仅为最大负荷的5%左右,晚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基本为零,需要常规电源提供足够的有效容量实现功率平衡,满足电力平衡要求。”


“不能连续稳定供电是可再生能源与生俱来的特点,常规电源提供有效容量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于崇德指出,加快气电建设,将发展调峰电源作为气电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气价、电价承受能力较高的地区加快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西北地区适度布局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同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推进已核准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从体量上看,煤电无疑是当前提供有效容量和调节功能的主力电源,其如何发展牵动整个电力系统的“神经”。于崇德指出,有序推进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发挥煤电灵活性调节的兜底保供作用。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拉大峰谷分时电价差,引导储能发展,提升电力系统削峰填谷能力。


中电联电力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助理蒋德斌表示,随着系统峰谷差加大以及新能源比重持续提升,系统调峰能力明显不足,继续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发挥煤电机组的“托底保供”作用,加快煤电向电量和电力调节型电源转换。


“十四五”电能替代6000亿度


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


“电能替代涉及各个领域,比如电炉钢、建材电窑炉大量应用,铁路电气化、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以及散煤治理居民电采暖、农业灌溉电气化等,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电能替代潜力巨大。”张琳说。


张琳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电能替代规模超过8000亿千瓦时,占新增用电规模的44%。“考虑到电能替代已进行一定规模的改造,后续增长会有平缓期,预计‘十四五’电能替代规模6000亿千瓦时,占新增用电规模的近30%。”


于崇德表示,电力系统要加快电能替代步伐,扩大工业、建筑、交通部门的电能替代实施范围,持续提高工业高载能、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与居民生活用电占比。


中电联电力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表示,近期看,“就地过年”总体上将拉高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因疫情影响,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需要留在城市过年,考虑到城镇电气化水平普遍高于农村水平,将拉高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有关部门需提前研判春节期间电力电量负荷,优化运行方式,科学合理调度。”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