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西广袤的土地上,从高空俯瞰而见的便是茫茫的戈壁荒漠,这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亘古变迁遗留而成。
然而,在荒漠和城镇的接壤地带,戈壁荒漠样貌却已悄然发生改变。绵延数公里的光伏电板如镶嵌在沙漠脊背上的蔚蓝铠甲,高耸入云端的吸热塔从太阳那里汲取着能量,远处随风旋转的巨大风机,借着“风光”在浩瀚的戈壁荒漠“追风逐日”……
日落的余晖下,矗立在戈壁深处的定日镜蔚为壮观。(青海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供图)
如这茫茫戈壁滩正在发生的变迁一样,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产业结构也从过去的传统工业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迈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海西趁势而上,以光伏、光热发电为主,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光伏研究等并行的多元化发展脉络已徐徐打开。
作为我省首批发展新能源产业及光热发电的地区之一,海西正阔步迈出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征程,借“风光”集聚磅礴的发展势头,奋力前行。
清洁能源,绿色发展,进取正当时
这里年日照小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风能可用时间达3500-50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间……坐落于德令哈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的青海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光热发电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推广的企业,当初公司在选址时就是看上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高原夏日,走进这家光热发电企业,湛蓝的天空下高耸入云端的吸热塔闪着熠熠光辉,脚底下4万8千余片定日镜将热量反射到吸热塔顶端的储热槽,“光”与“热”的转换就此开始。
从2013年7月这家公司的10MW塔式光热电站并网发电,到2018年12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项目投产,短短的5年时间里,公司攻克了摆在眼前的一个个难题,不仅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热发电技术,还实现了光热电站关键装备的全部国产化,让企业在提升光热在全国太阳能领域的应用水平,降低光热建设成本和发电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迈向新的台阶。
距离中控太阳能在德令哈投资建设的德令哈60兆瓦塔式光热项目不远处,是企业于今年4月份投资建设的青海众控装机容量135兆瓦光热发电项目现场。这座新建的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13.5万千瓦、储能时间也达到最高11.2小时的水平。
“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电量约4.35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6.5万吨。”青海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能说,该项目配置了最新的吉瓦级熔盐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调峰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为电网提供必要的电压和频率支撑,有效提升局域电网安全性。
50兆瓦、100兆瓦、135兆瓦……每次装机容量的创新突破,带来光热发电领域更大的发展潜力。
如今,海西州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已经从当初的示范试验向规模化、集约化、集体化转变,区域内的中控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中广核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国电投黄河上游135兆瓦塔式光热发电等项目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光热发电领域走在前列,而持续的挖潜将在光热发电行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
培育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带来新机遇
如果说早几年前,在广袤的柴达木盆地上只是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的几家企业“单枪匹马”独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这条“独木桥”,而今,新能源产业依托自身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与生俱来的优势,在延伸产业链和打通产业脉络中开辟出了一条让更多企业趋之若鹜的“阳关道”。
走进坐落于德令哈工业园的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的钢构生产车间里,焊花四射,机声隆隆,员工们将数个风电塔筒成品装上大型拖挂车运往各地。公司总经理金红祥说,公司过去的业务主要以化工机械、PE管材、草坪花坛围栏制造为主,而随着这几年海西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成为了企业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年产1000套1.5-3MW风力发电塔架项目、年产15万套新能源光伏(光热)支架全自动生产项目、年产10万吨太阳能防腐热镀锌生产项目……几年间,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在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上铆足了力气,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型现代化产业迈进的跨越式发展。
同样,对于园区里的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来说,延伸产业链发展,寻求新的发展也成了企业发展的目标。曾在我省乃至在全国光伏发电领域处于领跑的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一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740兆瓦,光热发电装机量10兆瓦,但随着光伏产业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加剧,众多同类企业被面临淘汰等问题的接踵而至,企业上层不得不决定实施改革创新,探寻新的发展模式。
“光伏产业新技术日新月异,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要始终把这作为第一要素。”企业负责人林松麟说,从刚开始“吃螃蟹”自主生产光伏材料产品,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延伸产业链,公司已经实现了多晶硅切片由原来的120克/片降低到了60克/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引领光伏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继引进国电、华电、中电投、中节能等国内知名电力企业,大规模开展晶硅、薄膜、高倍聚光等光伏发电应用……如今的海西,已不再是早年单靠“资源”立州、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名片,而是张开双臂,臂揽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的势头,迈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向着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而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