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越来越习惯在购买食物时关注包装上的卡路里,用卡路里的数字来分析自己是否会变胖,再决定是否购买;在购买衣服时也会关注标签上的制作材质,从而判断衣服是否舒适。
但现在,这些标签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够了。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并意识到自身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人对消费品“碳标签”的关注和需求正不断增强。
碳标签是把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分销等)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用量化的指数体现在产品上的标签,目的是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碳足迹信息。
早在2013年,著名的燕麦奶品牌Oatly就分析了其产品的碳足迹。并在五年后,正式将“碳标签”打在包装上。比如,其生产的一款燕麦奶碳足迹是0.44公斤二氧化碳/公斤(如图所示)。之后,Oatly还基于自身的气候目标,改进了瑞典工厂的生产过程,包括改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能源。
美国的创新环保时尚品牌Allbirds在2020年宣布旗下的产品都会被贴上碳标签,以此衡量每件产品从材料溯源,到设计、制作、养护、甚至回收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据品牌官方数据显示,一双Allbirds的鞋子平均会释放出7.6kg二氧化碳,而普通球鞋为12.5kg二氧化碳。
(Allbirds的Wool Runner系列每双鞋会释放9.9公斤二氧化碳)
而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每年也会在环境责任报告中,披露其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比如一部64GB的iPhone12会释放出70公斤二氧化碳。
越来越多的大品牌正在接受这一趋势。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联合利华从去年开始宣称,要为其所有70000多种产品引入碳足迹详细信息,并正在探索如何最好地收集和呈现这些信息。欧莱雅表示到明年,所有冲洗产品(如洗发水)都将使用碳标签,现在它已经为其在法国的美发产品提供了在线环境影响评分,包括碳排放量。
这背后是消费品产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不容忽视。根据数据显示,食品生产占世界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26%。服饰和鞋履行业的排放在2016年占全球排放的8%以上。另据Ellen MacArthur基金会称,现在时尚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所有国际航班和海上航运航班的总和。
消费品品牌为产品打上“碳标签”,是希望能够帮助消费者实现降低碳足迹的愿望。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吃的食物或用的产品对气候的影响,“但消费者有权了解他们所消费的产品对气候的影响,就像他们有权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一样。”Oatly一位发言人曾公开表示。
根据IBM的一项2020年消费者研究报告,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愿意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帮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来自全球最早推行“碳标签”的英国咨询机构碳信托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欧洲10000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中,有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支持给产品打上“碳标签”。
为什么要打“碳标签”?
与十年前相比,如今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大不相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公布了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而企业则根据国家目标细化了相应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设定了长期的科学碳目标,并与整个供应链合作努力实现减排,由此也扩大了碳足迹测算的影响力。
这将有助于创造一种绿色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司会越来越主动披露其碳足迹信息,并努力减少其产品的环境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意识、素养和行动意愿都会随之增强。
在这样的环境下,“碳标签”确实会为企业带来一些额外的好处。
一是有利于促进产品销售。人们开始习惯根据现有的准确数据,如食品卡路里指标等,做出购买决策。许多消费者开始希望积极参与解决气候变化,因此会更加重视其购买决策带来的碳影响。根据美国著名沙拉连锁品牌Just Salad公布的数据,其于2020年9月开始在菜单中添加碳标签后,低碳食品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以上,并且这些产品在总销售额中的份额有所增加。
二是吸引投资者。在碳中和目标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限制与气候有关的风险。比如,红杉中国已经开始把企业的ESG、碳排放管理能力作为尽职调查、投资决策和投后服务的关键指标,并且还建立了一整套ESG量化报告体系。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会有更多像红衫一样的投资机构在做决策和市场分析时,会把企业的碳足迹指标、碳管理能力,如同以往的财务审计一样,作为ESG的重要考量维度。
三是“碳标签”很可能成为商品国际贸易流通的通行证。欧盟及北美等国家已经制定严格的碳关税制度。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有助于迎来一个低碳产品时代,因为高碳商品的成本将上升,而低碳替代品将变得更具吸引力。“碳标签”则是最基本的衡量指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英国、日本、美国、法国、瑞典、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相应的碳标签制度。碳标签”将可能成为产品出口贸易有利的通行证。
不过,计算一款产品的碳足迹并非易事。
2007年,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特易购集团就对外承诺要在其所有70000种产品上都贴上碳标签。但到2012年,特易购放弃了这个想法,理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且缺乏其他零售商加入他们。
碳足迹的计算与食品的营养指标等通用测算方式不同。例如,一杯橙汁的含糖量几乎是恒定的。但是,一杯橙汁的碳足迹却不断变化,这取决于生产时间、橙子的产地、工厂使用的能源来源、产品运输方式、储存方式等等。
而今天很多产品的碳足迹结果也常常受到质疑和挑战。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数据来源通常依靠一些非常粗糙的二手数据,而且由于缺乏标准,企业也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逻辑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数字。
欧盟正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在2022年底提出一个欧盟范围内的食品标签计划提案。这个标签将覆盖食品的营养价值、可持续性、社会因素等方面。据欧盟委员会称,这个新的标签计划将重点关注数据收集,并逐步实现食品供应链数字化。而食品的数字化,也将促进欧盟成员国农业的数字化管理。
从碳标签到零碳产品
“碳标签”需要基于可信、可靠并且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数据作为依据。这也带动了企业对产品碳足迹测算服务的需求。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是,如何利用创新的数字化技术来追踪和测量产品各个阶段的碳足迹。
近日,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业务总经理孙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除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之外,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将在企业“碳中和”中扮演着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目前企业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方法论和数字化工具。
这家公司业务覆盖了智能风机、光伏、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碳管理和能源管理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与所有面对“碳”压力的企业一样,远景也要解决自身价值链的“碳中和”,进而为客户提供更低碳和清洁的产品。在今年4月世界地球日,远景发布了《2021碳中和报告》,承诺要在2022年年底实现运营碳中和,在2028年年底实现企业全球价值链碳中和。
为了更好地“摸清”其自身运营以及价值链的碳足迹,远景在4月22日地球日当天,同步发布了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智能物联网技术,能实时监测企业的碳足迹,并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同时模拟及优化减排路径。
以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为例,目前最主要的难点是要实时接入、统计、分析碳排放的数据。此前,许多企业均是用人工统计,耗时耗力,精准性受限,而且没办法解决实时性和持续跟踪的问题。“方舟”碳管理系统则可以通过物联网手段把覆盖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的表计接入智能物联平台,同时在上下游供应链核心企业侧也可以通过基于物联接入的方舟系统进行碳数据申报给甲方。甲方获得准确、实时的供应链碳数据之后,开始对数据的归类、聚合,对碳排放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企业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报告。
例如,远景与百胜中国集团近期开展合作,对于一款肯德基原味鸡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测算,识别出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基于“方舟”碳管理系统,远景与百胜中国一起开展对原味鸡碳足迹的即时监测和实时跟踪试点。
但测算碳足迹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需要基于可靠的碳足迹数据,去设定自身的减排目标,从而实施一系列的减排手段,最终给消费者和客户推出真正实现碳中和的“零碳产品”。
在“方舟”碳管理系统上,企业能够利用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实时追踪价值链的碳足迹,测算出仍需要抵消的碳排放量,然后通过优化原材料供应,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购买绿证、碳汇等碳抵消手段,来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碳中和”闭环。远景通过“方舟”碳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完成了零碳闭环,其中包括中国今年最大一笔10万吨森林管理碳汇交易,帮助某微软供应商打造“零碳”键盘,以及中国今年最大一笔10万张平价绿证交易,帮助某苹果供应链企业打造“零碳”工厂。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能够通过全流程的减排之后实现“碳中和”,那么,未来一个产品包装上的碳标签将不仅仅是碳足迹信息的展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产品标签”。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披露产品碳足迹、甚至给产品打上“碳标签“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在积极实施着一系列的减排手段,包括使用可回收的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产品循环利用、购买碳抵消项目等,他们都希望早日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零碳的产品。
从“碳标签”到“零碳产品”,这才是“碳标签”的最终价值,不仅是唤醒企业,也正在唤醒消费者。未来消费者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零碳咖啡、零碳跑鞋、零碳汉堡、零碳键盘等零碳产品出现,我们也将真实地体会到个人购买零碳产品的主观行为,能够对地球气候危机产生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