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双碳目标和风光创新发展
发布者:admin | 来源:能见APP | 0评论 | 2499查看 | 2021-11-16 09:58:27    

2021年11月15日,中国新能源发展论坛在盐城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以“双碳赋能、智领未来”为主题,旨在持续搭建新能源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围绕发展前景、机遇挑战、技术前言、行业热点等议题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年来,盐城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贯彻落实“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致力于打造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要素资源对接的新高地,一座国际绿色能源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主旨演讲环节发表题为《双碳目标和风光创新发展》的视频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杜祥琬:下面我给大家汇报几点关于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思考。可以说未来核聚变,首先是太阳上的核聚变。我们说感受到太阳能,它的广义理解也包括风能和生物质能,没有太阳就没有它们。所以,光伏、光热发电、热利用、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属于广义的太阳能。


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因为说起能源资源禀赋,有不少同志开始6个字:富煤、缺油、少气,其实这个描述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富煤、缺油、少气,指的是化石能源资源。但是,我们还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它是我们国家资源禀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有地球,有太阳,就有太阳能和风能的资源。所以,发展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基础是丰富的,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所以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第三,我国中、东部能源发展思路。中东部长期以来有些地方认为自己身边没有能源,所以靠了西电东送,其实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所以,我这提出来中东部能源发展要把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强化前者。正向盐城这样,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实在不够部分,再来西电东送。所以提高能源和电力的自给比例,让中东部能够比较高比例的能源自给,成为产销者,不仅消耗能源,而且自己能够生产能源,这是一个方向。


另外,要把集中式跟分布式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一个大电网,集中式的供电。以后这个集中式还是很重要,但是同时发展分布式提高比例。这对城市和乡村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中俄和国外都有例子,表明可以发展非常丰富的分布式的能源。比如说产能建筑,现在不光是节能建筑,建筑和光伏结合就变成了产能建筑,产能社区,就出现很多微网,各种各样的跟建筑结合的光伏发展起来。现在全国可以用来建筑面积200亿平方米,可以装20亿Kw光伏。


第五点,西部风、光、水、电都是比较丰富,如何用好西部能源,我想风、光、水,西部一部分,就像刚才说东部远方来,有一部分东部自己身边能源不够的,要靠西部来给它送,西电东送。但是,还有一部分西部的风、光、水资源,用到西部本身来发展西部的产业和经济,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所以着重发展西部的经济。


高耗能产业有的还是需要,比如说大数据,数据中心,它还挺耗能,但是还是很需要的。可以把很多数据中心放在西部建设,就地采用西部的太阳能、风能。


第六点,由于太阳能、风能的成本下降,技术进步,经济性大大增加。


再一点,风和光都是一个产业链,不光是装上光伏电池,光上风机一个问题,这是它的重要意义产业链条一个环节。风和光也好,它的前端材料科学、制造业要做太阳能电池,要做风光的组件,然后把它组件安装上去做工程,一直到后端就是过了20、30年,如果风机到年龄,太阳能电池到寿命,那不能退下来成为垃圾,我们要把这些退下来的风机、太阳能电池,循环利用。把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如何提取出来,这又是一个新课题。


再一点,太阳能、风能有间歇性,除了优点以外,间歇性也增加了很多问题,要实现供需平衡,要靠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网要提高灵活性。同时,太阳能、风能这个源头,要和各种储能相结合,和各种灵活性资源调节相结合,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让源、网、荷、储连起来,实现新能源的价值。


最后,就是储能和灵活性资源,有多种,有火电的调峰,物理的储能,化学储能,氢储能,管理的调节,他们可以分别对应为不同周期的间歇性。而且氢储能可以应用长周期的间歇性,这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这件事情。


对于新能源在本世纪初人们用四个字形容它:微不足道。后来我们提出来,这个微不足道一定会走向举足轻重,现在可以说新能源、风电和光电已经是举足轻重了,但是还不够。现在国家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四个字就是:担当重大任。不光举足轻重,贡献20、30%就是举足轻重了?但是担当大任,要以它为主体,这个任务就重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有路径可操作,而且它会带动一系列的技术进步,会带来新能源、新电力、新工业、新建筑,推动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发言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