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新产业“百大工程” | 中广核积极布局“光热+”项目
发布者:xylona |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0评论 | 320查看 | 2025-02-20 09:51:50    

在国家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光热发电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成为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手段。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于2011年进入光热发电领域,十多年来,在光热电站的设计、建设、运维、科技研发、商务采购、团队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业内较为领先的技术、资源与平台优势。


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是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之一。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采用光伏与塔式光热耦合发电的多能互补新型发电技术,储能配比率高达25%,是国内在建光热储能配比率最高的光热储多能互补项目。其中,80万千瓦光伏发电已并网发电;20万千瓦光热储能发电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塔式光热项目,目前吸热塔、主厂房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各项设备安装工作有序推进。


聚力攻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该项目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在德令哈这片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戈壁滩上,汇集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安装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内的来自天南海北的近2000余人。


“项目建设人员克服气候多变、空气稀薄等恶劣的施工条件,忍受着严重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基础的土建工程到复杂的设备安装,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地把控,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中广核德令哈公司党支部书记说。


2024年9月5日,20万千瓦塔式光热项目吸热塔浇筑高度突破百米。10月25日,吸热塔、主厂房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土建工作接近尾声,全面转入安装阶段。12月13日,8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光热部分空压机房、化水车间、空冷岛等辅助厂房主体结构均已完工,熔盐储罐安装完成40%,镜场定日镜安装进度达到65%,一排排定日镜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曾经的不毛之地,因项目的到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塔式光热发电及光伏弃电利用,将有力推动光伏、光热、储能协同发电技术的创新与示范应用。该项目配套建设1200兆瓦时熔盐储能系统,储能时长可达6小时,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发挥显著的调峰调频作用,对于优化区域电力结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科技创新,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中广核在光热领域创新实践的引领性、示范性已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约600家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18日,光热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发布了《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创新发展德令哈宣言》,与会代表共同表示,将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降低光热发电成本,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光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依托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大项目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聚焦光热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国内一流的光热设计能力、系统控制能力和工程建设能力。”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公司总经理表示,中广核结合项目建设开展光热储一体化电站高性能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紧密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电站运行特性,聚焦定日镜、吸热器、汽轮发电机组、弃电加热装置等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并且引进了光热项目建设经验丰富的业内头部企业和内部科研人员,成立业主工程师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据介绍,中广核通过“光热有效辐照资源评估与高效宏观选址方法研究及应用”形成了一套有效光热DNI的修正方法,开发了国内首套光热项目专用的资源规划及宏观选址平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并搭建了国内首套槽式光热电站全工况仿真机平台,实现了工艺设备、协调控制、操作界面和故障工况的一比一精确仿真,达到了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塔式光热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平台及应用”课题研究,研制了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场优化设计软件和性能评估软件,构建了塔式光热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平台,可实现高效、快速的定日镜场优化设计和电站性能测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中广核持续健全完善光热技术标准体系,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直接与间接式主动显热储热系统特性》已进入标准批准阶段,参与编写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储热/传热用介质技术要求熔融盐》《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集热系统技术要求》《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技术要求》等3项国家标准已发布,7项行业标准正在制定。


image.png


绿色环保,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据悉,该项目的建设带动了青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新能源建设的可持续产业循环,与青海省传统盐业、碱业、钢铁与特色化工产业形成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具有光热特色的钢材、超白玻璃、熔盐装备产业链,成为助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的重要路径。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8亿千瓦时,等效节约标煤消耗约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0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显著,对促进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绿色低碳价值创造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效益。


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表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技术安全性、生态适应性、电网友好性和科技示范性,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带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中广核新能源将深入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工程,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光热产业,积极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广核力量。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