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放缓下新能源规划目标的实现难度加大
来源:和讯网 | 0评论 | 3660查看 | 2015-10-23 14:12:00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意见(暂行)》(《意见》),提出在内蒙古和甘肃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意见》提出了试点目标,即试点地区在加强电力外送、扩大消纳范围的同时开展就近消纳试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传统能源调峰配合形成局域电网,降低用电成本,形成竞争优势,促使可再生能源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选择在内蒙古和甘肃开展试点,是为了解决两地弃风、弃光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产业,过去曾在国内形成了投资热点,资本市场也对之趋之若鹜,在国内也培养出了数家明星上市公司。不过,曾吸引巨额投资的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企业,近年却上演了越来越多的弃风弃光现象,很多发电设备被迫闲置甚至报废。这也使得在光伏、风电领域的投资变成了低效投资甚至是无效投资。

  为什么弃风弃光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我们看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全社会用电量仍处于下滑态势。最新数据显示,10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456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出现月度全社会用电量“负增长”现象,此前2月、3月和7月的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同比下降6.3%、2.2%、1.3%。

  二是全社会用电量中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用电量和GDP增幅不一致,主要受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幅度大、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从以往用电增速和GDP增速情况来看,二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相关系数是在0.74左右。在经济上升期,用电增速明显快于GDP的增速;经济下行期,用电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今年前9个月,建材、冶金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了6.4%和7.8%,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3.7%和9.6%。这两个行业用电的负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高达-137%,和起来拉低全社会用电增速1.2个百分点。

  三是火电产能过剩、产能闲置情况突出,客观上挤压了新能源发电。目前全国火电机组核准在建规模1.9亿千瓦,已发路条约2亿千瓦,明显大于实际需求。2014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只有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创1978年以来新低。2015年1—9月,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247小时,减少265小时;预计全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在4000小时左右,远远低于往年5500小时的平均水平。换言之,有近1/4的生产能力闲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9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7429万千瓦,其中,水电1085万千瓦,火电3955万千瓦。在大量火电机组存在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市场和政策部门对于较高成本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都不会太关注。

  四是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的规划目标在不断加大。先看风能,中国风能协会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占全球风电装机的27%。2014年风电上网电量1534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8%。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05亿千瓦,预计2015年末将达1.2亿千瓦。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2020年风电将上调至2.5亿至2.8亿千瓦。再来看光伏,2014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光伏装机目标为100GW。后来,中国又再次提高了光伏装机目标。2015年10月13日,国家能源局表示,2020年装机总量目标将达到150GW。这在2014年4月装机目标的基础上提高了50%。争取从2016年开始每年可以装机20GW。规划目标扩大直接拉动了相关投资规模的扩张。

  安邦咨询研究团队认为,“弃风弃光”现象只是表象,就实质而言,在国内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风电、光电投资增速过快,而火电产能并没有做到相对应的协调性的“平滑”削减。换言之,不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的能源供应总体上是过剩的。从前述国内能源行业总体运行情况不难看出,在新旧能源交替的过程中,火电与新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旧能源结构并没有此消彼长,反而是都在迅猛增长。这样的结果或将直接导致“十三五”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期限的再度延后。

  “就近消纳”试点听起来很好,但落实起来很难。风电、光电的应用不只是环保问题或技术问题,还意味着与传统火电的利益竞争问题。从当前形势看,经济放缓下的新能源规划目标的实现难度在加大,这也使得相关领域的投资风险增大,出现金融坏账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