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集团“六电并举”跨越发展
来源: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0评论 | 5916查看 | 2012-08-24 17:02:00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东方电气集团董事会秘书张林超依然对今年5月30日上午近一个小时的场面记忆犹新:那是来自一场为时不长的造访——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一行,在与东方电气集团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GE中国创新中心参加其揭牌仪式时,“顺访”了这位不可忽视的“邻居”——东方电气集团总部。回忆当时的场景,在约一个小时的参观与交流中,伊梅尔特反复重复着一句话,“GE是伟大的公司,东方电气(DEC)也是。”但作为全球电气行业巨头,GE却在数年前就放弃了水电设备的生产。

       大约4年前,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在纽约出席了一次伊梅尔特与中国企业家的面对面交流。当问及GE放弃水电设备的原因,伊梅尔特当众回答的大意是:“GE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是,如果其产业没能位列全球三甲就放弃。而中国公司的水电设备设计与制造,已经取得了不起的进步!”

       其实,东方电气与GE还是有些缘分的,许多年以前,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卸任前,专程来中国举办了告别活动,东方电气也很荣幸地受邀出席了在上海的一场告别晚宴。

       奠定“六电并举”发展基础

       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发电设备生产历史。其水电设备是东方电气的起家产品。但多年来,除了加强水电设备强项的研制生产,这家企业还不断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使之如今已成为涵盖火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发电在内的我国最完整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并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发电设备产量,该集团已奠定“六电并举”的产品格局,这在全球绝无仅有。

       为何不断尝试新兴能源发电设备?集团下属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军对此解释道,“单一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有限,要想基业长青,做百年老店,就要多电并举,相互支撑、弥补”,并能切实做到“西方不亮东方亮嘛”,他笑称。“比如火电设备要利用煤资源,而煤不可能无穷无尽,加上还有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火电设备的比重近些年下降不少,而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设备在国家倡导新型能源的背景下上马。”据悉,2005年,火电设备占了集团全年订单的70%以上,而现在已经下降到50%左右,核电、风电、水电则占比均在10%以上。

       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正在眼下的经济环境中得到证明。

       “如果没有多电并举,而是一股独大,企业现在的情况肯定会很糟糕。”在记者走访东方电气集团的几天时间里,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管理层人士都做出了一致认同。由于欧债危机等影响,国内众多企业年景黯淡,东方电气集团也不可避免受此影响,据估计,整个集团销售收入可能会下降10%左右。胡军则分析,东方汽轮机今年各指标都要回落30%~40%,“如果不是多电并举的话,指标回落肯定要超过50%” 。

       最让集团忧心的是太阳能发电,“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又困难重重”,多晶硅行业目前的情形非常糟糕,原来多晶硅400多美元一吨,现在却大跌到20多美元一吨。

       与此相反的是,集团下属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不但没有经营惨淡,而是出现了稳中有进,销售收入不降反升,比去年增加了3亿元人民币。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超告诉记者,东方电机最大亮点是三峡机组今年终于全部收官,右岸电站及地下厂房机组,全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成就了完全的“中国创造”。

       经受困境中的考验

       从去年开始,东方电机出现了一个以往没有的部门——降本增效办公室。公司党委书记刘辉称,今年的不利形势,他们去年就预计到了,于是开始主动从各个方面做应对困难形势的准备,所以今年才能逆市上升。“比如规定机票要购买5折以下的,数量上也加以控制等等,通过降本,节省了1.9亿元,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对职工做危机教育,让大家做好过苦日子、紧日子的准备。另外,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

       这种面对困境主动应对、自强自主的能力,在东方电气成长的历史上一直没有消失过,也成为推动这家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还记得公司发展核电之初,国家既没给钱,也没让我们来干。”张林超回忆说:“但我们认为21世纪核电肯定举足轻重,所以就算自己花钱,也要干,就当交学费也可以。最终,市场选择了东方电气,使我们一步迈入了百万千瓦级大型核电装备制造领域。”

       让外界看到东方电气集团顽强意志的,是国人至今都无法忘记的四年多以前的那一场天崩地裂的地震。当时,集团下属的东方汽轮机汉旺基地彻底损毁,几乎丧失生产能力,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7亿元。但“在救援队伍到来前,东方汽轮机就组织了2000多人的自救队伍,地震第二天,就开始考虑恢复生产。”东方电气集团宣传处处长颜海英说,在大家的努力下,震后一个月生产能力就恢复到震前50%以上,2008年,产能恢复到震前的88%。感激全国人民的厚爱与帮助,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时间,就重建了东方汽轮机德阳新基地。一排排新厂房和现代化的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营,除了默立厂房门口一边的旧照片,已经难以想象这家企业曾经历过被摧毁的伤痛。

       东汽工会副科长谭斌也难以忘记那段艰苦的日子,当时他被派往天津基地工作。“天津基地2008年4月28日注册成功,刚刚半个月,大后方就发生了地震,天津基地还要不要建?围绕这个问题,我们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他说,“最后结论是必须建。当时的天津基地,包括我在内一共才5个人,每人身兼数职,但我们坚持下来了。”他说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东方电气人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在哪里都能“干成事儿”。

       不能躺在过去辉煌中过日子

       如今的东方电气集团由于独一无二的“六电并举”格局而受到世人瞩目,但他们却并不愿意仅仅局限于“六电”发展,对他们而言,未来还有拓展的空间和可能,包括潮汐发电、光热发电、超导技术等在内的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是他们密切关注的对象。

       “不能总是躺在过去的辉煌中过日子。”张林超说,“正如GE公司CEO伊梅尔特来访时所说,希望未来能与东方电气进行‘头脑风暴’似的合作,在中国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头脑风暴”即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这种探索与创新、比别人“先迈一步”的态度,与世界电气巨头不约而同,或许也是东方电气获得如今一流地位的精神内核。

       目前的东方电气,正在努力进行着时不我待的“三个转变”。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对“三个转变”的诠释是: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增长转变,注重做大向注重做强转变,由设备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而要实现这“三个转变”,管理提升是关键。“十二五”期间,要着力优化提升现有主导产品性能,积极研究开发和掌握新产业、新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未来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在“东方人”看来,未来永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向来只垂青那些主动的变革者。“东方电气就要做这样的顺应时势的主动变革者。”张林超说。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