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0评论 | 3896查看 | 2017-02-17 09:53:32
产能过剩、低价竞争、海外“双反”,依然是压在中国光伏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但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光伏企业却是风风光光地走完了全程。近日,A股光伏发电概念板块所覆盖的36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喜的公司占比高达九成。
2016年是否会成为光伏行业的转折年,从此彻底走出“死海”,重新开始行业发展的下半场?2017年光伏板块是否可以再续辉煌?
上半场:蓝海变死海
如果比“财富过山车”,没有哪个行业的起伏能比得过光伏行业落差。仅5年光景,一个行业捧出了几个首富,最终又让首富们落得一地鸡毛。
2007年,光伏行业的高收益与高增长点燃了投资激情;2008年、2009年、2010年光伏的市场需求增速分别高达20%、70%、110%,快速增长的市场使得投资蜂拥而至,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100多个建设光伏产业基地,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光伏制造第一大国。
政府补贴、资本热捧、财富诱惑,暴富神话催肥了整个光伏行业,导致产能严重脱离了市场需求。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20GW,但中国光伏行业的产能已接近40GW。
严重过剩的产能直接导致价格暴跌、库存激增、债务高企,更加祸不单行的是海外“双反”让脆弱不堪的光伏行业雪上加霜,全行业在2011年第三季度就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场一片萧条。
裁员、卖地、破产、倒闭、自杀、跑路……短短5年时间,一个新兴的蓝海转眼变成了一片死海。
虽然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相关部门落实《意见》,配套措施继续完善,光伏贸易纠纷得到有效处理,但光伏企业的窘境并没有因此缓解。
直到2015年,大部分企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增长取得不错的业绩。将光伏这盘死棋走出活眼儿的关键是从出口拉动型变为内需拉动型。其实,光伏败局除了地方政府大肆鼓励和资本过度热捧外,市场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国内太阳能产业过分依赖外部,“三头在外”的特点较为明显,主要生产设备及部分原料依赖进口,加工贸易占比较高,主要产品销售也是依赖外部市场。
2015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为中国光伏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
下半场:“630”兴奋剂
2015年12月发布《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我国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0.1元、0.07元,三类资源区降低0.02元。通知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也就是说,只要在“6˙30”大限之前抢装成功,就可以享受当前的优惠电价。
此通知快速拉动了光伏内需,致使2016年前6月光伏装机量达到22吉瓦,超过2016年预设目标18.1吉瓦。
国家能源局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抢装潮”让光伏企业赚得盆满钵满。Wind数据显示,2016年光伏行业已披露年报预告的31家A股上市公司业绩,仅有两家公司出现亏损,在29家实现增长的公司中,有9家预计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将超过100%。
在数据的表象下,记者也观察到,在这波行情中,仅是下游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环节,利润最为丰厚,但困扰电站运营企业的限电和补贴拖延问题也依然存在。上游硅料、硅片环节产能依旧过剩,中游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低价竞争,海外“双反”未缓解。去年前6个月,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对欧洲出口额同比下降28.4%。所以很难说,在政策刺激后,2017年光伏是不是又是一波冲高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