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电力市场呈现何种特点?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 0评论 | 4349查看 | 2018-04-20 11:26:00    
       近一个月来,电改颇有“加码”趋势:广西举行介绍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有关情况发布会,自治区相关主管部门领导悉数出席,并答记者问;新疆把2018年定为“电力体制改革年”,并发布实施方案;江西等地继续扩大直接交易规模,电量同比增长60%以上;重庆、山西等地纷纷对用户侧偏差考核做出新规定;甘肃、福建等地修订或发布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等。各省区“新政”频出,电力市场也显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扩大电量规模,更需扩大市场范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8年3月26日发布的《进一步深化广西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自治区级及以上的工业园区内10千伏大工业电力用户以园区为单位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首批3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电力用户以集聚区为单位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服务器数量超过1000台(含)的大数据中心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等。

  江西省能源局2018年3月14日发布的《2018年全省电力直接交易实施方案的通知》说,按照有序放开的原则,2018年直接交易电量规模不低于2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放开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区域及省级售电侧改革试点区域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中小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全面放开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大用户参与直接交易。

  2018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召开的完善市场机制、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专题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曾表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电力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更要加大推动力度,建立完善的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大幅提高发用电计划放开比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高市场化水平。会议认为,目前用户放开规模太小,将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全部放开。

  业界曾担忧直接交易的前身大用户直购电成为地方政府搞定向优惠电价的借口,造成不同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不平等竞争,挤压中小用户利益。本轮电改以来,直接交易作为承接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主要手段,电量规模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力用户正在享受电改红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量规模虽然不断扩大,市场依然是一个“造”出来的市场。在电力整体供大于求,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的基调下,规定供需双方竞争比例是现阶段电力改革区别于国际电力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

  供需能够决定价格,在改革之初,业界对这种人为确定供需比的做法颇有微词,期间也有诸多省份经历电煤价格飙升,爆发发电侧“联盟”,用户端降价幅度甚微的激烈矛盾。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呼吁业界思考,发电企业可释放的红利边界在哪里。

  “竞争强度的确定需要一个理论基础,要对红利释放的边界加以测算和模拟。”一位研究电力市场的资深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电力的供需关系不仅需要考虑存量,还要对增量有所“顾忌”,即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厂一般投资人的收益进行测算,再与市场交易匹配后作为竞争强度。

  市场电量规模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度电让利幅度缩小。学界一位资深研究者曾将当前的市场描述为“鸟笼市场”,而一位从事跨省跨区交易的业内人士则认为,除非放开的用户负荷大于省内装机,跨省跨区送端电厂与受端用户在实质上发生联系,市场范围得以自然扩大,供需比才能更加接近真实的供需情况,也才更能发现真实的价格。

  对于售电商来说,更多中小用户进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较代理大用户而言,代理中小用户更能凸显售电商对市场建设的必要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创新商业模式的空间,比如可在提升用户议价能力、信息传递、用电服务等方面发力,同时也要求售电商提高自身业内系统的承压能力。

  电力市场不应是降电价的工具,而是促进电价“长治久安”的途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2018年广西通过市场化交易要达到的相关企业用电成本价格:

  自治区级及以上的工业园区内10千伏大工业电力用户、3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电力用户实现到户电度电价0.54元/千瓦时;大数据中心实现到户电度电价0.349元/千瓦时;落实国家推进工商同价措施,一般工商业用电平均降低10%,实现一般工商业与大工业同价;农产品冷链物流、蓄热式电锅炉和蓄冷空调等节能设备低谷用电按照目录电度电价的50%执行;优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用电价格;按需量计费的大工业电力用户,按照实际需量收取基本电费,同时进一步降低高可靠供电费用。

  直接交易在各地已经“发育”多年,几乎所有省区无论电力供需紧张与否,燃料价格起伏变化程度有多大,结果都是发电企业降价或与上网电价齐平。多位电力从业人员曾评价,电力市场正在“沦为”降低用户电价的工具。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娟,研究员刘树杰近期撰文指出,此前各地开展的“直接交易”,已经不同程度促进了大用户用电价格的下调,而电价合理化的“长治久安”之道,是建立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以市场机制促电价合理化的方向不能动摇。

  除了通过在批发市场形成有效竞争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外,零售市场的发展也在为电价下降出力。

  据记者了解,在市场初期,售电商开发增值服务的能力还未被深度挖掘,随着直接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批发市场价差持续收窄或低位企稳,一些能够为用户降电价的“刚需”被发现了。其中一个就是基本电费的可节余空间。而在售电商活跃之前,用户对此并不太敏感。

  2016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6】1583号),放宽基本电价计费方式变更周期限制,放宽减容(暂停)期限限制。基本电价可按变压器(额定)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计费,由用户选择。

  据正在帮助用户推进这项业务的售电商表示,“容改需”是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的用户服务。

  2018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特急发布《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分两批实施降价措施,落实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批降价措施涉及终端用户的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具体包括提高两部制电价的灵活性,以及全面清理规范电网企业在输配电价之外的收费项目。

  “只要售电商还在寻找生存空间,发挥其政策宣贯的作用,用户降低用能成本的‘刚需’就会逐渐被发掘。”

  偏差大考不再,还是没准备好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8年3月27日发布《关于2017年电力直接交易有关情况的通知》,豁免了2017年的偏差考核,具体规则如下:

  由于2017年我市对输配电价进行了调整,随后出台了水火配比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政策,各市场主体对交易规则以及政策调整内容等方面还不够熟悉,使其在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过程中受到了一定影响,且偏差考核的具体操作极为复杂。经与相关部门研究,对2017年度直接交易相关主体豁免2017年偏差考核,暂不追究电量偏差违约责任。

  山西、山东等地最近也都发布关于偏差“免考核”的相关通知。其中,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在文件中写到:鉴于偏差电量月度免考核常态化工作的特点,该工作将按照联合办理的方式开展。不再另行发文。

  用户侧偏差考核的概念最早在2016年提出,国家能源局当年年底发布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试行)》中提出偏差处理方式,并列举了几种可选做法。随后各地都陷入对偏差惩罚程度的争论之中。

  偏差考核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计划和市场谁优先”的问题,市场优先结算计划兜底是多数人的看法,平衡责任由调度执行,操作较为简单,但真正的市场是计划优先结算市场兜底,市场主体需要承担市场风险,系统平衡通过在市场主体对价格的响应来达到。

  “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有完整的市场结构,交易深度、广度都要能够配套起来。”一位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相关工作的业内人士评价。

  为了体现“市场兜底”的理念,在现货市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