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合作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 0评论 | 3254查看 | 2018-05-16 14:12:59    
       近年来,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其中以电为中心、以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深刻改变着世界能源格局。

  能源最有效、最安全的利用方式就是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大电网实现优化配置、高效传输和便捷使用。

  《2018“一带一路”电力国际合作展望》(下称“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估算,2030年“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19.4亿千瓦,其后十年内将再新增26亿千瓦。按照巴黎协议的碳减排目标所规定的目标期限,2030年“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预计发电量可达3.5万亿千瓦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日益重视生态与环保,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及方向。中国,必将用可再生能源增量领跑全球。

  需求多潜力大

  报告认为,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需求会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沿线国家的发电量将比2016年的约51890亿千瓦时增长70%。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向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是发展中国家,电力短缺是常态。而且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化程度比较低,国家要发展,电力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因此,电力增长潜力非常大。70%是很客观、保守的估计。”

  “一方面,内陆国家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潜力非常大,在经济起飞阶段,基础设施缺口大,能源消耗需求高。另一方面,随着碳排放要求的推进,发达国家在技术以及模式方面迅速转型,碳排放逐步减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会聚焦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国家,避免其走过去的老路。另外,世界上有10亿人没有解决用电问题,非洲将近5亿,印度将近3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电量很大,又要减少碳排放,因此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原料的使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向记者说道。

  而且,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郭晓波表示:“就能源与天然资源而言,虽然未来煤电仍是沿线国家电力供应的主力,但是鉴于煤电项目潜在的搁置风险和当地法规变化的影响,煤电项目的风险将日益增加。

  加之多重因素的影响,煤电的市场空间也在不断减少,在EIA的展望情景中,2012年全球煤电装机比重为40%,到2040年可能下降到29%,发电量从2012年的8.6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20年的9.7万亿千瓦时再到2040年的10.6万亿千瓦时。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的进步,使得其发电成本迅速下降,甚至可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因此,众多国家积极地规划可再生能源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力项目合作也日益紧密。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电力投资总额达76.55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两倍以上,其中水电和清洁能源占比最高。

  据统计,目前多个可再生能源企业在海外开展了可再生能源投资并购、基地建设等工作。以光伏为代表,近年建立的海外组建厂和生产基地超过20多个;新能源海外项目融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EPC总包能力不断加强、规模逐渐扩大。

  “中国电力呈跨越发展。首先,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力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在解决短缺问题方面,通过火力、水力、核电、风力、太阳能发电多种方式来化解。其次,发电企业在解决电力短缺过程中培养了很多技术,致力于向绿色能源方向发展,发展高质量发电企业。第三,中国提出电力互联网的概念,引领世界电力发展趋势。”卞永祖对记者说道。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记者说:“中国电力企业设备全球最便宜,具有很大的优势,技术也很先进,另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力项目合作有政府做强大的支持。”

  据了解,“一带一路”国家中,欧洲、印度和非洲地区的可再生潜力居于前列,这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相契合;其次是东南亚、日本和中东地区。通过“一带一路”能够把中国的电力强国技术带到全球,造福世界。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对记者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投资占全世界的1/3以上,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市场的消费和供给能力也处于领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有能力、资金、技术支持,若能调整好国际间的金融政策,项目合作会更顺畅。”

  显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已经成熟,装备制造成本也不断降低,成为增长最快的发电形式,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会成为发电主体。

  机遇风险并存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分析认为,除了关注可再生能源绿地项目,中国电力行业海外并购也一直将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目标资产。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中,有半数项目以可再生能源资产和企业为标的。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进行收购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学习海外企业的先进经验、技术和标准,二是选择优质项目进行财务投资。因此,沿线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

  卞永祖表示,并购有利于满足当地国对电力需求的提升要求,适合其快速提升电力发展水平,能够实现互赢。

  “一些海外企业发展不是很顺畅,要么缺资金,或者缺技术。中国企业对其并购,是双赢的结果。”曹和平对记者分析称。

  具体而言,报告建议,电网国际合作可考虑优先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跨境联网和输电项目,小范围实现跨境电力消纳和供需平衡。在“一带一路”欠发达地区推动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开拓EPC和BOT市场,打造“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跟踪境外优质电网资产并购机会。在欧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外延区域,其电力资产可以在规范、透明的监管框架下实现稳定回报,对中国电网企业也颇具吸引力。这些国家出售电网少数股权,进行私有化,为中国带来收购机会。

  不过,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各方面的不同也影响进程。

  “海外投资,法律、理念以及生活习惯都不同。”曹和平对记者说,走出去刚刚开始,企业要能够控制综合性风险。

  卞永祖表示,电力企业是基础性行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因此,首先,国家之间要加强政治磋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互信。其次,我国电力发展有自己的标准,走出去企业要与国外加强沟通、宣传。另外,电力行业投资大、周期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不稳定且汇率波动大,企业要控制好金融风险。

  也有分析称,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广泛存在于一带一路国家,中国应该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和平台重点支持。其中亚和非洲未来潜力非常大,需要加强战略对接和合作。另外,中国企业特别需要加强包括文化、管理等多方面软实力建设。

  总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推广应用特高压技术,加快电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带动装备产业走出去,实现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