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 0评论 | 6206查看 | 2013-02-05 12:28:00
近一年多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光伏制造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青海等西部地区,光伏下游应用-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业内人士认为,光伏应用的“青海现象”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在分布式系统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将极大地推动国内大规模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但是,这一产业实践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也宜及早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资源好、起步早 多重利好因素促生“青海现象”
凭借得天独厚的太阳光照资源和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早在2009年,青海省就确定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思路,拉开了发展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序幕。
“青海之所以能够在光伏发电产业上走在前头,一方面得益于资源条件,但主要还是因为政府的规划和一些前期工作比较超前。”青海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于小明说,国家统一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一出台,青海的电站建设立即就大规模展开。
2011年后半年,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加之国家明确了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促使当年青海有42个、共计953兆瓦的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并于年底全部并网发电。
除了前期存在技术性限电外,2012年4月底以来,这些电站均平稳安全运行。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这些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4.3亿度。
由于有了比较成功的产业实践,青海省能源主管部门2012年再度核准42项、共计1000兆瓦的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22项,装机容量达500兆瓦。2013年初步规划仍将新增1000兆瓦的装机容量。
至此,在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上,青海光伏电站建设以“一年一吉瓦”的速度创下了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被业内人士称为光伏应用的“青海现象”。
“2011年,青海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占到了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近一半,这里包括金太阳工程等,从2012年的情况看,这一比例也不会低。”北控(绿产)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亮说,青海的实践必然会对国内整个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光伏组件的产能高达40吉瓦,实际产量也达到23吉瓦。与此同时,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只有28吉瓦,其中欧盟市场占75%,国内市场仅占9%。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一方面,我国的光伏制造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且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潜力还很大。”北控(绿产)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容文说,在欧美“双反”背景下,如何大规模开发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势在必行,而青海大规模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青海水利水电集团2011年在格尔木建成光伏电站20兆瓦,自12月25日并网后至2012年10月,发电量为2180万度,这还不包括因电网输送故障而停发的67天电量损失。”李宏绪说,由此看来,我们这个电站完全可以达到可研设计标准。
按照李宏绪的说法,电站运营达到设计预期,如果国家对光伏电站的电价再能明确到位的话,光伏电站的盈利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2013年,根据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划,我们还要申报更大的装机容量。”李宏绪说。
——补贴政策亟待落实 相关标准宜完善
青海大规模并网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已然跑在了全国甚至世界的前列。然而,在探索光伏大规模集中并网发电应用之路上,仍然存在项目建设程序、运营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电价补贴政策不明确、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011年,青海建成并网光伏电站42个,装机容量达953兆瓦且全部实现并网发电。2012年,青海继续发放了1000兆瓦的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路条”,目前,已建成并网发电项目22个,装机容量达500兆瓦。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2011年并网发电的42个光伏电站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最终的竣工验收。
华能格尔木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松涛告诉记者,格尔木地区所有光伏电站的消防验收都没有完成,因为消防部门要求收取项目总投资额1‰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费。而光伏电站前期投资本来就大,动辄几个亿,在目前电价补贴还没到位的情况下,几十万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费对所有电站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基本上都拖着没有做消防验收。
此外,青海省内所有已建成光伏电站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也都没有拿到。据了解,青海省发改委在项目审批时对光伏电站建设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没有做要求,但是按照地方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是项目建设运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除了对光伏电站建设的后期管理表示担忧外,光伏发电企业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2011年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已上网发电量的补贴何时能够到位。
“电力公司现在只按0.354元/度的火电上网标杆电价与光伏电站结算,1.15元电价中的国家财政补贴部分一直都没有到位。”陈松涛说,从2011年底到2012年10月,华能格尔木光伏电站共发了8500万度电,累计算下来,拖欠了近7000万的电价补贴款。电费收入不足以支付同期银行贷款利息,这就意味着企业还得继续贷款,财务成本严重挤占利润空间,企业现金流将会非常困难,甚至面临亏损。
此外,国家发改委2011年7月发布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并未对电价补贴年限以及未来上网电价的确定方法给予明确说明,导致目前光伏发电企业仍心存隐忧。
“到底是参照火电的经验,补贴电价执行到还本付息结束,还是在整个投资期25年内都享受1.15元/度或者1元/度的补贴电价,目前还不清楚。”陈松涛说,国家应明确规定一个时限,否则肯定会影响到已建成电站企业的积极性。
——落实补贴政策宜早不宜迟
记者日前在光伏电站项目最集中的格尔木地区采访时发现,受电价补贴迟迟不到位、上网电价下降、相关政策迟迟未能明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12年光伏发电企业的建设热度确实已不比2011年。
“现在光伏发电行业有点像围城,外面的企业挤破了头想进来,而里面的企业有的却已经萌生退意,”陈松涛说,如果电价补贴一直不能到位的话,这肯定会打击到企业对投资光伏电站的信心。
俞容文认为,虽然这两年青海总共要建设2000兆瓦的并网光伏电站,然而光伏电站真正的投资热潮其实尚未出现。
“很多企业现在投资建光伏电站并不是真正看好其赢利前景,有的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能源,尽社会责任,有的则是为了消耗上游企业的组件库存。”俞容文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政策不明确、行业不规范的担忧。
陈松涛、俞容文等人分析认为,总体而言,目前很多的个人投资者、寻求转型的企业、基金等还是很希望进入光伏发电行业的,但前提必须是要有一个合理长效的电价补贴机制和可操作的补贴细则。
鉴于此,他们建议,第一,对2011年已经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电价补贴应尽快到位,宜进一步细化电价补贴政策,明确补贴结算方式、结算周期,同时尽可能确保电价补贴资金的来源,避免再次出现补贴拖欠的情况。
第二,政府宜结合光伏电站运营特点制定某种上网电价动态补贴机制,让上网电价与组件价格联动,从而保持政策的长效稳定,企业也可据此做出决策。
第三,宜尽快落实光伏电站相关的各项标准和规范,从电站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并网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完整规范的工作流程,彻底改变现在电站建设和运营比较混乱的局面。
此外,针对青海光伏发电行业凸显出来政策因素下的盲目扩张倾向,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光伏发电行业准入资质制度,以免光伏制造行业的混乱向下游发电行业转移;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对电站发电效率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