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杂志 | 0评论 | 3517查看 | 2016-05-03 16:40:27
可再生能源限电顽疾多年未解决,去年反而进一步恶化,系列护航政策随之出台。
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又下发新文件,要建立燃煤火电机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向电网公司、发电企业、行业机构等征求意见。“意见”要求2020年燃煤发电企业承担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与火电发电量比值应达到15%以上。达不到目标,要取消发电企业发电业许可证。
这与3月3日国家能源局的《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都是参照国外经验,以政策强制的手段,为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地方政府设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比例目标,从而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月另一个重磅文件是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这落实了《可再生能源法》中“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的要求,明确了全额收购的执行方法,并确定了责任主体。
从2010年开始,可再生能源限电问题就显山露水,2012年后有所缓解,但到了去年,限电问题又进一步恶化。
以风电为例。2012年是风电限电最严重的一年。全国弃风平均比例达到17%,损失电量约200亿千瓦时。弃风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此后问题有所缓解,2014年全国弃风平均比例降到了10%。但在2015年,限电再度恶化,全国弃风平均比例又上升至15%,由于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损失电量达到339亿千瓦时,为有史以来最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发布的系列政策,具有突破性意义,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是重大利好。问题在于能否落实,如何落实。
中国能源业正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能源供应却仍保持快速增长,去年,中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仅0.9%,是近十几年来最低水平。具体到电力领域,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5%,电力装机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0.5%。
不仅风电弃风加剧,光伏限光也恶化了,连核电的利用小时数也在下降。中国电力占比最大的是火电,2015年中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为1978年以来历史最低。
电力需求的蛋糕有限,分蛋糕的却越来越多。一些地区的分配制度,与可再生能源全额上网的目标渐行渐远。
以甘肃为例,甘肃的电力装机远大于本地需求,甘肃省推行基础电量+交易电量的的分配模式。基础电量执行国家核定的电价,交易电量通过直接交易竞价,价低者得。一家新能源企业人士透露,同2014年相比,他们所发的电量中交易电量翻了好几倍,但总体发电量却基本与往年持平,因为交易电量都是按零电价成交,企业亏损情况更为严重。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些煤炭大省,基础电量的分配中,保火电发电量成为优先选择,其背后的逻辑是,保住火电发电量,可以提振煤炭消费,缓解时下煤炭业的困局。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另一条途径是跨省、跨区域外送。但据央视报道,甘肃省计划通过输电网络,将可再生能源远送湖南。然而外来电并不是湖南的第一选择,湖南省倾向优先使用本省的水电、火电等。湖南的情况并非特例,在电力需求放缓的背景下,电力外送究竟还有多大空间,用电地区接电意愿如何?尚未可知。
如果最近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严格执行,必将调整现有利益格局。比如,因为就地消纳空间有限,这意味着非可再生能源,如火电等,必须进一步降低利用小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容忍工业用电的成本上浮,这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就此建议,从长远来看,参照国外的经验,可再生能源限电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公平的电力市场来解决。“可再生能源边际运行成本低,可以零电价报价,政府再通过补贴保证投资者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