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市场正式“上线”后,是否需要一个永久“兜底”者?
发布者:lzx | 来源: 南方能源观察 | 0评论 | 3269查看 | 2020-08-04 17:37:17    

近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山东电力交易风险提示,请售电公司、零售用户及时在线签订零售合同,为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做好准备,研究用电曲线变化和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关联性,谨慎制定、选择零售套餐。同时提到,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后,对售电公司的交易策略、交易人员技术水平等均提出较高要求,请务必认真学习市场交易规则。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7月15日发布《关于开展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2020年8月全月结算试运行的通知》,此后连续发布试结算中长期交易结果。


现货,真的来了。


随着各试点全面进入现货全月连续试结算,沉寂许久的电力市场似乎重新燃起了火种。而点燃火种的已不再是初生牛犊。在近日的一场交流活动中,与售电侧放开、交易初生时相比,市场主体不再滔滔不绝地谈论商业模式,亦不再攀比哪家的负荷预测系统更完备,而是小心翼翼地说风险,讲博弈。


备受关注的信息披露再次被搬上讨论桌。不断放开的发用电计划,意味着成千上万个中小型用户进入市场,高频次的现货交易将产生海量数据。越是种类庞杂、数量巨大,就越挑战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选择。


笔者认为,并不能单纯将公开信息等同于有效的信息披露,无歧视公开公共信息,保护私密信息,并惩罚信息泄露及不合规、不合法的商业行为是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硬币”两面。在统一平台、统一时间、统一统计口径详尽地公开公共信息,能够避免“大玩家”与中小型市场主体形成信息差,增加中小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间接导致“抱团”;而保护私密信息,并惩罚信息泄露和不合规、不合法的商业行为,则可以防止市场主体以及第三方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风险管控是市场主体最缺乏“底气”的环节。今年因油价暴跌引发的中行“原油宝”事件瞬间成为全球焦点。


与油气这样的成熟大宗商品交易不同,电力交易涉及的地理范围更小,也相对更加封闭,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大幅震荡的风险,交易规则对每个细项直接或间接制定了价格和交易量上限,即便如此,电力交易的风险仍然存在,且在交易初期可能未必会完全暴露,随着市场主体对规则的不断熟悉,设计规则时未能考虑到的情况或许会慢慢显露;另一方面,据了解,一些市场主体尚未对交易可能发生的“意外”,如自身决策失误、规则漏洞或是突发事件等情况寻求市场化的风险规避手段,依然认为只要是多数人同时面临的问题就不是问题,通过“拉横幅”、制造舆论压力将其纳入不可抗力,进而调整规则或寻求赔偿就能够解决。


实际上,这仅是针对市场发育初期出现的问题可能奏效的方式,待市场逐渐成熟后,与其他市场联动,从金融、商业模式等方面寻求规避风险的途径才是长久之法。


个体风险之外,现货市场正式“上线”后,是否需要一个永久“兜底”者?各试点在推进全月连续试结算前后,围绕价格机制大多进行过深入研究讨论,在目前“双轨制”情况下,如何理顺发用两端量价,使其顺利衔接是难点中的难点。


近日,媒体报道,在山东第三次调电运行及试结算中,短短四天就产生了近亿元不平衡资金,而且市场化用户的用电量超过市场化发电量1/3。据笔者了解,曾有现货试点省份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市场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资金应由管制环节兜底,不能对终端用户造成重大利益调整。也有观点认为,市场的事情应由市场去解决,不应再有“兜底者”。市场并非对部分主体的定向优惠,也不应以长期牺牲部分主体的利益去弥补其他主体,而是选择一种方式,不断提高整体效率。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