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能源转型趋势,把握低碳变革机遇
发布者:admin | 来源:中国石油报 王馨悦 张景瑜 | 0评论 | 3014查看 | 2021-07-20 11:21:32    

7月8日,2021年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发布。在全球能源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年鉴》发布引起了能源行业的高度关注。《年鉴》汇总了2020年的能源数据,重点分析了全球新冠疫情对能源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对未来全球能源趋势演变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2020年,全球能源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未来10年,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疫情导致不同能源发展出现明显分化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去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下降了4.5%,因能源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量下降6%以上,均创造了1945年以来最大降幅。


各类能源需求下降程度不一致。石油需求下降幅度最大,超过900万桶/日,占全球能源需求下降量的3/4左右。天然气表现出了更好的韧性,降幅大约2%。电力几乎没有影响,保持平衡,但是发电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了358太瓦时,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新增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明显。


不同类型能源发展步调不一,充分体现了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全球需求的变化。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封锁导致出行需求下滑,交通用油需求锐减,而全球70%的石油用于交通领域。不过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业界普遍预计下半年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400万桶/日,但是短期还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天然气消费表现出韧性,主要是因为其是最为清洁的化石能源,能帮助一个国家快速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尤其是在煤炭占比较高的亚洲,许多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来改善能源结构。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表示,未来10~15年,天然气在发展中国家会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很多自身天然气产能不足的亚洲国家,因此,未来LNG贸易会快速发展,甚至可能要翻番。


可再生能源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达到2799吉瓦,较2019年增长10.3%,太阳能和风能在新增可再生能源中仍占主导地位,占比达到91%。这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出台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有密切关系。IRENA总干事卡梅拉表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加速增长标志着可再生能源将迎来迅猛发展的十年。


能源转型仍需多能互补各尽其用


今年上半年,国际能源署一份报告提出2021年后全球不应新增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引起业界轩然大波。能源向低碳转型趋势不可逆,但是砍掉传统油气投资的提法,让世界对能源稳定供给产生了担忧。


对此,戴思攀表示,尽管能源系统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将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完全停止油气投资的做法不适宜,也不现实。油气领域还是可以投资的,但应投资已有的油气项目。据预测,未来10年中,对已有的油气项目投资额,每年约为3000亿美元,2030年后会下降,下降到每年1700亿美元左右。虽然下降了不少,但是1700亿美元的绝对体量仍然是很大的。


去年bp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目标,到2030年公司油气产量会减少40%。戴思攀表示,即便如此,未来油气仍然是公司重要业务,公司会用油气业务获得的收入投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未来油气仍很重要,帮助维持人类的经济繁荣,起码在未来10~15年仍然不可或缺,需要继续向这个领域投资。


天然气虽然是化石能源,但是在低碳转型上大有可为。除了替代煤炭的份额以外,天然气在净零排放目标中能发挥重要作用。bp发布的《2050能源展望》强调,天然气和CCUS技术配合,能大幅降低碳排放。未来,不管在工业用能,还是在发电中,天然气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生物能等也在加快发展。数据显示,过去5年,风能发电成本下降了四成,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了55%,电力为低碳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降低了能源碳排放强度,为社会运转提供了低碳甚至零碳能源。


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有一些是无法电气化的,包括长距离运输、海运、航空等,以及一些需要高温加热的重工业。戴思攀认为,这方面就需要氢能发挥作用。氢能燃烧快,热值媲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能够为这些行业提供动力。特别是长距离运输的重型卡车,用LNG或者氢能做动力将成为主要选择。


由此可见,未来能源转型中各种能源还会继续并存,而且很有必要。并存既实现低碳转型,又保障世界经济复苏中的能源供应稳定。


实现碳中和要算好经济账


bp《年鉴》指出,202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萎缩,因能源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量大幅下降,折合二氧化碳的减排成本1400美元/吨。“虽然碳排放降幅很大,但是牺牲了经济发展,本末倒置,我们希望在经济发展情况下减少碳排放。”有关专家在《年鉴》发布会讨论环节表示。


目前,全球公布碳中和目标的企业有3000多家,比2019年增长6倍,ESG(环境社会与治理领域)投资总额从2015年不到300亿美元上升到去年超过3300亿美元,增长了11倍。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召开时,没有一个大国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现在70%的国家已经做出承诺,变化巨大。


碳减排不能靠限制经济发展来实现。人类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的利用是紧密相关的,用历史数据来测算,GDP增速与能源用量增速的相关系数高达90%。说服人们减少能源使用、降低生活水平来减排是极为困难的。


目前实现经济性的碳中和可以有三条路径。第一条是供给端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而在替代的背后,需要整个经济形态的转型。例如,煤炭对于我国经济非常重要,它在一些省份是重要的就业来源,转型过程中逐渐放弃煤炭使用,不仅对能源产生影响,而且对整个经济会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对煤电企业雇用的人员进行培训改造,获得其他技能,在其他经济部门进行就业。所以,碳中和要算好经济账,尤其人是关键。


第二条路径是能源使用端去碳减碳。这需要不断进步的技术和设施去解决经济成本问题。例如,光伏与风能发电依赖于自然资源(光照强度、风力强度),其发电是随资源波动且不可控的,调节、消纳的成本比火电等传统能源要高很多,需要用其他能源辅助的方式或用新建储能的方式去调频调峰,对电网的设备、线路进行智能化改造等。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发展相关技术。


第三条路径是增加碳排放的成本,如果碳排放的成本足够高,即使技术没有完全成熟,企业也会投入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上。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要想把升温控制到2摄氏度以内,碳排放的价格需在2030年达到75美元/吨。


除了以上路径,有些专家提出,能够经济性地推进碳中和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效,节约能源使用,降低碳排放。


虽然疫情影响还在,全球气候问题已掀起了一场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革命,其规模和重要性不亚于我们已经历了几十年的IT革命。如何未雨绸缪,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推进能源转型,是每个国家和企业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