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突出环保优先地位,实施多种举措贯彻落实生态强市
发布者:xylona | 来源: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 0评论 | 2277查看 | 2022-09-16 15:36:49    

一直以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生态主体职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主动融入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加快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提升。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2017年的92.9%提高到2021年的96.9%,PM2.5浓度由2017年的5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3微克每立方米;境内嫩江、洮儿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全市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年来未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实施生态强市,突出环保优先地位。白城生态总体脆弱、局部良好。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生态强市、“一城三区”发展思路,更加突出生态优先基本市策。从过去的“生态立市”到现在的“生态强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充分体现了从注重生态治理与保护,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重的理念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生态环境恢复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先后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专题报道,白城实现从“风沙之城”到“鱼米之乡”的蜕变,重现了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强化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在全面完成2018年-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2021年水气土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的基础上,今年印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8类41项攻坚任务,细化具体任务分工,实行每月调度,统筹推进攻坚任务落实。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成立了专班,明确职责和分工,落实目标责任,推动“两高”产业转型。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正在进行《白城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前期调研工作。组织辖区内重点排放单位规范开展碳排放核查、复核,核定并分配纳管企业碳排放配额,督促重点排放单位完成配额清缴履约。全力抓好秸秆全域禁烧管控,建立市、县、乡、村、屯5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全面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5+1”模式,完成秸秆离田985.76万亩(320.93万吨),离田率100%,秸秆综合利用量335.22万吨,利用率64.93%。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按照“行业监管、属地管理”的原则,自上而下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全力推进向海、莫莫格两个劣五类断面的消劣工作。我市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全市5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7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部与城镇污水处理厂联网,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及管理工作。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1.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制订工作方案,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危废专项整治行动,指导78家涉危企业规范管理。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累计核查遥感点位2101个,完成整改2079,整改率达到99%。


主动树立高标,抓好生态示范创建。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凭着“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干劲,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目前,已完成“生态市县”初步数据统计,制定了工作流程图和任务分工表,启动创建规划编制;组织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积极争创“两山”基地,均已编制完成创建工作方案,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其中,大安市“两山”基地依托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原生态碱性黑钙土壤等天然生态优势,已向省生态环境厅申报,等待批复。


突出工程引领,健全生态修复体系。以实施生态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一是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编制林草湿生态连通规划,积极构建“一区三屏三廊”生态格局。强力推进投资3.3亿的科尔沁沙地治理、投资2.2亿的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项目,打造样板工程20处。二是实施绿色屏障工程。深入开展“三年再造百万林”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造林41.1万亩,绿化廊道264.4公里。三是实施草原播绿工程。2021年以来,治理草原41.2万亩,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场达到23个,万宝山草场获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姜家甸草场成为全省最大羊草种子基地。四是实施鹤乡湿地工程。2021年以来,修复湿地55.5万亩,经过不懈努力,白城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多年不见的草原狼等物种重新回归。


建设重大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在全省率先创建“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园区以“碳中和”为主攻方向,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以洮北区为中心,整合100公里半径内约2300万千瓦“风”“光”资源,年可提供绿电550亿千瓦时。目前,首批示范项目正陆续开工建设。重点洽谈的大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项目即将落地;二是建设“陆上风光三峡”。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新开工建设大唐洮南15万千瓦光伏发电、远景通榆10万千瓦风电等“陆上风光三峡”重点项目300万千瓦以上,其中,鲁固直流白城140万千瓦外送项目是国家第一批、东北首个“光热+风电光伏”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已超800万千瓦,年底将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东北第一、全国前十。据测算,全省“陆上风光三峡”建成后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万吨,其中白城工程减排约5000万吨,占62.5%;三是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按照全省“大水网”布局,启动“引嫩入白”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后,可用地表水灌溉水田20万亩,为沿线乡村增加60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承接全省万里绿水长廊工程,推进白城百里绿水长廊建设,对我市新开河镇西至运河约55公里进行提升改造,年底完成规划设计。同时,积极配合省相关部门谋划河湖连通二期工程,全力破解水瓶颈,改善水环境,增强水安全;四是加快打造“北方氢谷”。抓住我省实施“氢动吉林”氢工程、建设国家绿氢全产业链示范省的有利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探索推进“绿电—绿氢—绿氨”产业。目前,投资65.4亿元的吉电股份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将于9月下旬落地开工。


持续强化监管,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对已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逐户开展质量检查工作,今年已审核完成12家。督促辖区内已发证单位按时填报监测记录和提交执行报告。截至2022年8月,我市行政处罚案件共17件,罚款金额213万元。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完成污染源随机化抽查199家次,完成一、二季度企业检查并信息公开210家次。加强生态损害赔偿工作,2020年4起、2021年10起,办案数量位列全省前三名,其中,生态损害赔偿金额达734万元,占全省生态损害赔偿总金额33.4%,位居全省第一位。


提升政治站位,狠抓督察问题整改。认真贯彻落实整改要求,市县两级坚持实行“双组长”领导、“双包保”制度,严格落实每月调度、适时预警、会商研判、联合督办等机制,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2020年、2021年,我市整改工作连续三年被省评为优秀等次。第一轮中央、中央“回头看”和省级督察共9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88项,1688件案件已全部结案销号,剩余3项省级督察整改任务正在序时推进。第二轮中央督察整改方案已印发,共36项整改任务。其中,立整立改的4项、今年8月底前完成3项、年底前完成23项、2023年底前完成1项、2025年底前完成5项。36项任务中涉及白城个性问题有9项,其中有6项整改的主要措施已基本完成,其余3项正在序时推进解决。第二轮中央督察交办案件260件,案件总数较2017年、2018年分别下降29.16%、54.06%,重点案件27件,重点案件数量较2017年、2018年分别下降77.87%、75.67%。目前,260件交办案件已办结销号251件,结案销号率96.54%。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