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将西部集中开发风光资源,形成绿色能源生产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
并建设新型电网工程,建设坚强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新型电网工程,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
1.建设坚强电网。以坚强的网架结构、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送和供应能力,满足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预计到2025年,吉林省500千伏电网将形成金城~双阳~茂胜的第二回500千伏横向输电通道和平安~白山~通化第三个500千伏纵向输电通道,500千伏主干网架形成“两横三纵”结构坚强电网结构,电网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电网承载能力有效增强。增加吉林~扎鲁特输电通道,提高鲁固直流汇集新能源能力。加强吉黑省间和吉辽省间输电通道,优化东部电网结构,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超前谋划“四横四纵”500千伏主干网架,提高新能源并网和电源互济能力,实现西部“陆上风光三峡”和东部“山水蓄能三峡”互济。
2.建设智能电网。推进“两平台、一中心”项目(电网数字化平台、省级调控云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电网智能化平台,加大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建设智能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加快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配电网可观性、可测性、可控性,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能力,“十四五”期间智能配电网建设投资154亿元,2025年城乡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99.85%。
3.建设柔性电网。通过智能化系统协同调控,将用户侧的刚性负荷转变为可以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的柔性负荷。构建电力需求侧响应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基于价格激励的负荷侧响应机制,充分利用充电桩、智能电器、新能源制氢设备等负荷,通过电价引导,开展电力柔性负荷应用试验示范,发挥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双重作用,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探索开展适应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直流柔性配电网工程示范。积极推动电网侧大型共享储能电站示范应用,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应急电源等多重作用。
附件: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