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的“两个太阳”——青海中控50MW光热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
发布者:xylona | 0评论 | 2431查看 | 2024-06-07 09:26:31    


日前,《党员文摘》发表题为《布局未来,西部向“新”发力》的文章。其中: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有“两个太阳”。


在德令哈市近郊,“第二个太阳”——将近3万个光热定日镜如同向日葵般跟着太阳的轨迹缓缓调节角度,将一束束阳光反射至200米高的吸热塔,吸热塔顶端的吸热器如同一个白色的“光球”,与天空的太阳交映成趣。


一轮红日加上八百里瀚海戈壁,一次光、热、电的成功转换,海西不仅将阳光聚在了柴达木,还将世界新能源发展的目光聚在了这里。


360截图20240607101611151.jpg


目前,以熔盐作为传热流体的塔式技术、以导热油作为传热流体的槽式技术是主流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而德令哈的两位“邻居”——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控)和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德令哈公司)就分别应用了这两项技术。


在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定日镜以吸热塔为中心,将太阳能反射汇聚到吸热塔顶部的吸热器上,温度可升至290℃~565℃。


不远处的中广核德令哈公司50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90个槽式集热回路通过单轴跟踪太阳,将光热能量转化为电能。


中广核德令哈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杨涛表示:“中广核德令哈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发电4.3亿千瓦时,等效节约标煤12.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公顷。”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绿色低碳的电网友好型电源。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光热产业的崛起,不仅关乎能源产业结构的深度变革,更关乎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释放。


从一个又一个“第一”在海西的集聚,到一项又一项自主研发产品在海西的孕育,海西在高原瀚海上写就了一篇新能源发展的“革新论文”。


原文转载如下:


大漠戈壁、高原雪山、雨林盆地,广阔的中国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1.5%,关乎国家总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以“六个坚持”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给出清晰指引。其中,“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居于首位,凸显了产业发展对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西部各省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积极谋划优势产业,奋力开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辟新赛道


空旷的火箭发射场中,有人拿着喷火枪,不断“烘烤”一块板材,但无论怎么烧,那块板材也未见任何损伤……


这是一段在国外很火的短视频。视频中的板材是运载火箭的材料,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称赞质量过硬,特别是耐热性让人惊叹。


“我很想去留言,这块板材的纤维棉是我们生产的。”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再升科技)副总经理杨金明一边看着视频一边自豪地说。


杨金明所言非虚。


再升科技是一家生产超细纤维的新材料公司,其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产销量位居全国首位。只是,它的产品以前都用在“地上”,如工业级空调、汽车滤网等,现在它是如何“上天”的?


这背后,其实是一家企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实现升级突破的故事。


2015年,纺织材料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应邀来到再升科技。


俞建勇不仅给再升科技带来技术指导,还带来了一个重要信息——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牵头的国产大飞机研制项目中,“飞机棉”研制进展非常缓慢。


俞建勇认为,再升科技在纤维材料方面有很强的技术积累,为何不向中国商飞主动请缨,助力国产大飞机突破“飞机棉”这一难题?


杨金明说,参与国产大飞机研制,是一个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开辟新赛道、研制新产品的绝佳契机,哪怕最后失败了,也要去尝试。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2019年,再升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细、轻质、柔性、隔热、隔音的“飞机棉”,终于取得成功。因为生产线与技术同步搭建,其产品很快实现量产。


2023年5月28日10点32分,国产大飞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开启了它在全球的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再升科技的“飞机棉”也正式翱翔在蓝天中。


“飞机棉”的成功研制,是重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一个缩影。


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级台阶,占西部地区11.2%,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正抢抓历史机遇,加速打造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竞速新能源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有“两个太阳”。


在德令哈市近郊,“第二个太阳”——将近3万个光热定日镜如同向日葵般跟着太阳的轨迹缓缓调节角度,将一束束阳光反射至200米高的吸热塔,吸热塔顶端的吸热器如同一个白色的“光球”,与天空的太阳交映成趣。


一轮红日加上八百里瀚海戈壁,一次光、热、电的成功转换,海西不仅将阳光聚在了柴达木,还将世界新能源发展的目光聚在了这里。


目前,以熔盐作为传热流体的塔式技术、以导热油作为传热流体的槽式技术是主流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而德令哈的两位“邻居”——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控)和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德令哈公司)就分别应用了这两项技术。


在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定日镜以吸热塔为中心,将太阳能反射汇聚到吸热塔顶部的吸热器上,温度可升至290℃~565℃。


不远处的中广核德令哈公司50MW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90个槽式集热回路通过单轴跟踪太阳,将光热能量转化为电能。


中广核德令哈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杨涛表示:“中广核德令哈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发电4.3亿千瓦时,等效节约标煤12.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公顷。”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绿色低碳的电网友好型电源。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光热产业的崛起,不仅关乎能源产业结构的深度变革,更关乎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释放。


从一个又一个“第一”在海西的集聚,到一项又一项自主研发产品在海西的孕育,海西在高原瀚海上写就了一篇新能源发展的“革新论文”。


转型向“新”行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沙与河的相映生辉,构成了人与自然亘古千年和谐共融的绝美图景。


这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大门。当“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与云计算产业发展在这座沙漠水城相交,变革与创新就在这里碰撞融合。


宁夏中卫,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到全国各主要城市距离不超过2000公里,是光纤直连的最佳路径选择点。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中卫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摊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中卫属于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典型内陆城市,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略显势单力薄。


2013年起,中卫市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中卫发展空间规划的定位,变“劣势”为“优势”,将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确立为“一号工程”。


从无到有、从有到聚、从聚到兴,荒漠变热土,中卫真正走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嬗变之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且看云基地建设现场,塔吊转、机器响,一个个项目从图纸中走出来、铺展在大地上,充满生机,能量涌动。


在亚马逊率先落户的头雁效应带动下,美团、奇虎360、欢聚集团等多家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项目和企业陆续落户中卫,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从过去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到现在的“东数西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5年来,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工合作、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引导产业有序转型,向“新”而行,西部地区正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