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能源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发布者: 陈卫东 | 来源:财经十一人 | 0评论 | 4989查看 | 2015-12-23 13:55:00    
  12月初,就在习主席参加巴黎气候峰会期间,北京经历了最严重雾霾,PM2.5指数高达1000。有文章指出,这几天北京的污染程度非常接近伦敦1952年12月的“致命污染周”。由于煤炭的过度使用,这一周伦敦每立方米的污染微粒高达1000毫克,直接导致了4000人死亡,此后还有超过8000人死于与此相关的严重空气污染。此事件迫使英国政府真正启动了“以气代煤”为主进程的能源转型。
 
  今天的伦敦又是个非常宜居的国际大都市,八百多年历史的伦敦是当下世界房地产价格最贵的城市之一,而且其核心区域的房价还在上涨中。吸引全球富豪们聚居伦敦的理由很多,洁净的空气、优良的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
 
  英国对人类的贡献不仅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气代煤”的能源转型也是英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之一。可惜的是,发展中国家学习模仿更多的是英国早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而对最近60年英国能源转型和修复环境的艰难努力视而不见。直到雾霾日甚一日之时,人们才想起英国“以气代煤”的能源转型示范。英国的示范告诉我们,修复环境是可能的,只要行动,永远不晚。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以“减煤”为主进程的能源转型道路艰难曲折,甚至经历过“激烈的流血的阶级斗争”。北海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撒切尔主义坚定不移的“去国有化”进程、人类对煤炭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因果关系的不断认知、英国社会能源转型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上述四大因素在英国能源转型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英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兴盛时期曾雇佣超过一百万名工人在3000个井下工作。1913年,煤炭生产达到顶峰,年产量高达2.87亿吨,其中三分之一供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英国实力衰落,煤炭工业也开始走下坡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政府上台,对煤炭工业实行国有化,以3.88亿英镑从矿主手中将陈旧不堪的640个煤矿全部买了过来,接管70多万矿工和庞大的交通运输设施, 以及大批附属品工厂、焦煤厂、砖厂、房产和地产。
 
  煤炭工业国有化的头十年( 1947-1956年),西欧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能源需求大,英国煤炭工业曾再度处于黄金时期。短短十年,煤炭年消耗量从1.86亿吨上升到2.18亿吨。煤炭的黄金十年,也是伦敦污染最严重的十年,1952年那个“黑色雾霾周”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今年11月,英国煤炭公司宣布年底前关闭旗下最后一个深层煤矿,这意味着伴随工业革命而生的英国煤炭工业将彻底消失。煤炭造就了工业革命的辉煌,极盛时期的英国人均煤炭年产量近6吨,超过今天中国的人均煤炭年产量。英国停止煤炭生产用了整整六十年。这期间,石油天然气核电等替代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88年9月在英国皇家协会大会上发表演讲为标志,英国政府正式认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与“温室效应”之间存在联系。正是撒切尔夫人的这一明确表态,为接下来一系列减煤减排的立法和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9—1990 年,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污染的法案。《1989 年控制煤烟污染法案》取消了家庭排放污染性烟尘的合法性,进一步加大了对工商业建筑释放黑烟行为的打击力度;《1989年污染控制( 补充) 法案》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1989年天然气法案》、《1990 年环境保护法案》,严格控制特定工业和其他场所的废物对大气、土壤、河流、湖泊及海洋的污染。根据上述法案,英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燃煤导致的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题。
 
  首先,政府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降低了煤炭的使用量,其科学依据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一度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比率为 1: 0. 82: 0. 56。减少煤炭使用,对于煤炭行业而言,就是减产裁员。英国煤炭工业经历了二战之后短暂的再度辉煌后,接着是二十多年的下滑,到1979年 , 煤炭年产量降到1.2亿吨 ,在整个能源消耗的比重中只占36.4%,都已不足顶峰时期的一半。1980年,矿工总数已降至25万人,仅为辉煌时期百万大军的四分之一。

  煤炭行业裁员的趋势仍在继续,1983年裁员1.6万人,关闭矿井16个 ,矿工总数减到18万,矿井只剩175个。1984年3月 , 英国煤炭局宣布再关闭20个矿井,裁减矿工2万人,削减产量400万吨。这个决定触发了一场震撼英国的煤矿工人大罢工。
 
  大罢工的激烈程度超出人们预料 ,最终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劳资纠纷之一。这场斗争之所以激烈,有以下主要原因: 英国煤矿工人是英国产业工人中历史最久、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他们从事最辛苦的劳动,居住集中,组织性最好,富有战斗传统,曾进行过历史上有名的1926年大罢工 ( 这场斗争后来触发了为期九天的全国总罢工 )。
 
  1979年,英国因罢工损失了2950万个工作日,到1986年的该数字下降到190万。著名的“英国病”(即过大的工会权力,通过罢工不断膨胀工资)破坏了英国经济。当时,最具代表的是在阿瑟·斯卡吉尔领导下的全国矿工工会(NUM),其人数已经达到100万人,国家已经失去了对他们的管理。

  撒切尔夫人对此进行了根本性改革,她遏制了英国当时势力强大的工会,通过彻底私有化以及关闭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包括钢铁厂和煤矿,来缩小政府的规模。这导致撒切尔在1984-1985年同罢工的煤矿工人对峙时,公众意见产生了严重分歧,有学者毫不犹豫地称之为“激烈的阶级斗争”。

  1984—1985年冬季,双方不可避免地走到了摊牌地步。撒切尔夫人称,这是一场针对滥用工会权力的管理权之战。她对罢工早有充足准备,提前扩大了国家储存的煤炭数量,使罢工未对发电厂供应构成影响。政府还动用了12万警察,组建了大量的“别动队”不惜与罢工工人纠察队开展“武斗”,最终过半数矿工重回岗位,迫使工会无条件投降。

  她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最终战胜了矿工,而且从此彻底解决了工会问题。从英国的角度来看,这场胜利是她一生中所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英国从受罢工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变成了罢工相当少见的国家。这对提振英国经济产生了近乎奇迹般的效果,并且一直在继续至今。对英国的能源转型而言,这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煤炭主要用于电力供应工业,大约占电力燃料需求总量的 75%。到2014年,煤电的比例仅为29%,气电比例为30.2%,可再生新能源的比例第一次超过核电为19.2%,核电为19%。
 
  英国国家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秘书长Ed Davey声称:“2014年是创纪录的一年。当年英国的碳排放量减少了8%,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而经济也在蒸蒸日上。”
 
  英国能源转型六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能源转型也是社会的转型,资源禀赋、科技创新、政府治理理念、社会价值转变和法律制度演变都与之密切相关。上个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英国社会艰难且激烈转型的年代,铁腕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出现正当其时。
 
  人们对改变社会进程的政治家的评价经常多元的,甚至是黑白分明两极对立的。撒切尔夫人离开政坛25周年了。不论你是否喜欢她认同她,她的确改变了整个世界。敢于担当,是她最为鲜明的风格,故而有了“铁娘子”之称。

  当今中国正处于又一次重大转型的历史阶段。与撒切尔同年代的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实现了上一次成功转型。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这次转型成果的集中体现。
 
  但2015年年末创纪录的雾霾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财富积累也有沉重的负面效应。 “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三十年中国超常规的发展的背后是超常规的环境破坏。包括中国人民在内,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国在修复环境方面再造一个人类奇迹。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煤电比例高达78%,这一比例与80年代初的英国相似。在能源转型方面,中国作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作为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能源转型也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需要有担当的政治家来引领,这就是150个国家的元首出席巴黎气候峰会的原因,这就是全世界都在关注奥巴马和习近平做何承诺的原因。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