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能 | 0评论 | 4222查看 | 2016-03-11 09:48:00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传卫列席参会。
本届两会上,张传卫秉承“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用新能源革命助推中国绿色发展》等四个建议。这几个建议有何深意,具体如何实施,明阳集团在变革中有何动作?《风能》杂志在两会期间专门请张董事长进行了解读。
建立“绿证”制度 促进新能源电力消费
记者:2015年的弃风限电问题有所加重,这实际上是由于能源行业存在着明显的供给矛盾。今年的两会中,“供给侧改革”成为一个热词。您认为如何在“十三五”规划框架下,推进能源结构方面的“供给侧改革”?
张传卫:弃风限电的本质还是供给侧问题、调度问题、优先权问题、改革问题。当下,应该明确的是谁给谁调峰。要在保证量的基础上,先由可再生能源能源发电,后考虑化石能源利用。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靠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在本次会议上,我谈到最多的就是能源结构供给侧改革,建议新能源供给侧改革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尽快制定中国特色的“清洁电力法”。能源供给侧革命,主要还是能源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必然涉及既得利益和新增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集团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新调整。但任何利益也大不过人民对蓝天绿水的环境需求。因此,从依法治国的层面谋划,建议尽快制定中国的“清洁电力法”,规范能源生产、供给、消费、行为习惯,依法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其次,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去年弃风的电量相当于去年新增的风电装机全年发电量,这个数据令人担忧。建议出台新能源“绿证”制度,强化新能源的市场供给优先权。对于清洁能源电力,凭“绿证”配额可优先上网,优先出售;对于新能源建设没有达到指标的地方,强制从其他地方购买“绿证”、交易新能源;能源消费企业必须持“绿证”配额首选新能源并以此得到国家政策优惠。
第三,推行新能源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新能源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低碳经济、无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中国能源革命,首先是观念革命。我们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观念,改变低成本计算的观念,从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分析看待问题,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道路。
“绿证”制度可使清洁能源 从政府补贴转变为市场化补贴
记者:您的建议里谈到了“绿证”概念,国家能源局前两天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提到了相关内容,有人怀疑上述政策的约束力,你认为“绿证”制度的可行性如何?
张传卫:煤炭不可能支持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这一点已经在国际上达成了共识。我国曾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一个是在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33年,如果到那时不能将煤炭在能源方面的消费占比降到30%以内,中国难言进入现代化。虽然在上述能源局发布的政策当中,提到2020年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但政策是可以随国家大政方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我当下提出的绿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制度设计,催生碳交易市场,使清洁能源补贴从政府补贴转变为市场化补贴。这将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另外,我国应构建保障清洁电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完善政策、法律体系,进行清洁电力立法,用法律确定“绿证”、消纳调度、补贴、配额、社会资本参与、多元办电、分布式能源等问题。然而,能源问题作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法律做支撑,只靠红头文件是难以推行的,我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推动“绿证”制度的强制实施。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关键在于以项目带动创新发展
记者:在广东代表团的谈论组中,您作出“让创新创造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的主题发言,以此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实施?
张传卫:从大国到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风电装备制造业来说,要做好几件事。第一是通过项目带动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当我国风电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时,兆瓦级风电机组还遥不可及,但现在中国拥有了在不同地区和风况条件下的风电技术,形成了项目带动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这个有效的方法,对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独特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提出广东进行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从而带动海上风电技术的系统性研发,形成利用大型整机研发带动上下游产业,从叶片、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发电机到原材料等到整体设计、海工设计、关键施工设备等。要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型,从整体解决方案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管理到资产管理转化,能源装备更是如此。
第二是要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不少科研、教育工作与产业脱离的太远,学校偏向于学术论文,研究机构突出于成果,而企业需要的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三方结合点不多。我国基础研究也很薄弱,用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少,而用于开发设计的比重大,这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所欠缺的地方。现在海上风电开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说是由于基础材料不行。实质上进行高端研发时,运用的平台和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的,这就要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真正的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团队,产、学、研共建。
第三是解决人才机制问题。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的根本问题在于人才不足。人才的问题实质上是机制问题。明阳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内部建立了合伙制度,成立了超级能源公司,让超大型机组的技术、研发、经营人员汇集一堂,企业控股的同时,由上述人才通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而持有一定的股份。在2015年,明阳有6到7个公司采用了这种机制。企业内部是否能够建立创业发展的机制非常关键。
第四是商业模式创新。当下单纯的银行融资,或自有资本金的开发投资,都是有瓶颈的,这也导致高端装备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支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建立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以及行业自己的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创新上,可以将保险、养老金等闲置资金引入风能行业,对其进行资产收益管理。当企业有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价值和管理公司,也就是全套服务体系的时候,开发风电场所进行的投资是安全的,收益是有保障的,退出是有通道的,资产是可以转移的。一个例子是,风电开发商大量资产沉淀,可以搞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融资,光这一项措施的运用,就可以撬动资产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