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 0评论 | 4157查看 | 2014-12-09 17:45:28
2012年年中,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曾联合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的分配情况进行摸底。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缺口高达107亿元。
近期,多家风电开发商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电上网电价下调等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白条”,都已开始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形成负面影响。更为尴尬的是,关于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路线图”。
旧的补贴款尚未注入企业,新的补贴缺口却在扩大。“消失”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正在成为业内企业的负担。
补贴未到,企业压力不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资金来源为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始征于2006年,当时的标准是每度电2厘钱。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9年11月、2012年初、2013年9月三次上调征收标准。目前的标准是每度电1.5分钱。7年间,上涨6.5倍。
由于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电量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且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调整周期相对较长,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长期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
除了2012年之前的107亿元,2012年度、2013年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分别为20亿元和50亿元左右,而在2014年补贴资金略有盈余的前提下,预计今年底全国补贴资金缺口累计仍将超过140亿元。
在2012年之前的107亿元未结算补贴欠款中,五大发电集团下属的主要新能源公司是“重灾区”,应付未付的补贴总额约为60亿元。如果按照目前长期贷款6.55%的基准利率测算,上述补贴欠款每年给可再生能源行业增加的财务费用可达7亿元左右。
据了解,截至2014年10月,国电集团下属新能源公司龙源电力遭拖欠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累计已达41亿元,其中2012年之前的有19亿元左右。
华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欠款累计超过20亿元,其中2012年之前的欠款约12亿元。
大唐新能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2010年10月至今年10月,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欠款累计已达26.5亿元。
多方关注,共商解决办法
一位风电行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巨额的历史欠账已导致风电行业上下游大量资金拖欠,产业债务严重。风力发电企业在背负沉重欠款包袱的情况下,一方面想方设法通过融资来保持资金链,但这会使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迫于无奈将资金压力逐步向上游的设备制造商转移,这已使风电产业出现了“三角债”现象,即政府欠风电企业补贴,风电企业欠设备制造商货款,设备制造商欠零部件制造商货款,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在业界的呼吁下,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曾致函财政部,建议动用国库资金拨付拖欠补贴,但使用国库资金需要更高层面的审批,费时又费力,能否成功也无定论。此外,国资委在收到多家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反映后,也在积极呼吁动用专项资金,尽快解决2012年之前拖欠的新能源补贴问题。
“现在只能等待高层的指令,是让财政部优先解决,还是专项资金拨款。”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个问题不是个案,国家应尽快理顺能源管理体制问题。”
孟宪淦表示,《可再生能源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管理。但现实却是,现在出台的多项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均涉及多个部门,其中能源主管部门多是“夹心层”,并不能实施统一管理,因此政策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体制问题需要时间理顺,现在我们只希望国家尽快明确2012年之前补贴欠款的解决办法,同时维护《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刚性,优化补贴结算方式,加快结算速度,缩短结算周期,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一位可再生能源企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