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权体系尚未健全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790查看 | 2016-06-22 10:58:30    
  随着2017年起动全国碳市场的时间点临近,2016年成为碳排放市场的关键一年。在6月16日召开的第七届地坛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我们建立的碳市场是真正的碳市场而不是伪碳市场。真正的碳市场是所有参与经营的主体享有平等权利和均等的回报率,才能享有资源产出率和回报率的权利。

  对于全国碳市场的整体规模,蒋兆理透露,根据初步预计,明年启动后碳市场设置碳排放额将达到每年40亿-50亿吨。

  碳市场应是全国统一标准

  据之前媒体报道,在有关部门设计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及配套实施细则的同时,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案也正在酝酿中,该方案计划将在2016年内出台实施。在与会人士看来,全国碳市场启动前最重要的“博弈”也许就是碳配额的分配了。

  “我们在征求地方意见的时候,有很多同志认为碳市场是责任义务的体现,我的碳市场也要在责任和另外一个方面有所区别。”在谈到碳配额是否应向经济发展压力相对较大地区倾斜的问题时,蒋兆理认为,西部等地区要发展但应是通过转移和其他方式扶持,就碳市场来说,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否则这个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这个碳市场,发放的配额不具有投资性和合理性,碳市场不能够唤起投资人的积极性,也不能够带来稳定和可靠的收益以及预期”蒋兆理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基本的问题是混淆了区域发展的补贴意义和碳市场功能之间的本质区别。对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要经过其他的方式解决,碳市场一定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否则这个碳市场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实,在北京市与河北省承德市正式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时,就有专家提出建议,在分配配额时,在配额分配上向河北多倾斜一些,而为北京分配的指标更紧张一些,令北京的企业产生更多的购买配额需求,甚至可以根据河北现有的碳排放量确定配额,让企业但凡出现减排就可以出售配额,变成可以赚钱的生意。

  这位专家认为,“目前北京和河北的这种跨区域碳市场并未设置明确的碳配额分配比例。但下一步在分配过程中,倘若‘一视同仁’,不考虑到北京和河北的地区差异,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北京市的配额指标过于宽松,不需要花很大气力就可以完成减排目标。相对而言,河北省由于指标过于严格,导致企业完不成减排任务,必须要到市场上去进行购买。这样一来,北京企业不需要买,而河北企业又要花一大笔费用去购买碳配额,最终两方都不愿意参与,进而导致市场缺乏活跃度。”

  而广东明确提出,主管部门根据广东省减排目标,结合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设定合理的配额总量,预留新建项目碳排放空间,通过配额发放,将新增配额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满足上述地区的发展需求,确保碳交易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经济发展总体布局。

  碳排放交易权体系还不健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出席并发言,他表示,如果说几年前刚刚提出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时候,人们还对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有这种怀疑,首先要归功于我们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取得的成功,在七个试点省市构建法律政策体系,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交易和管理、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爱民认为,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实施碳排放交易权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大多数地区还是依据行政规章建设碳交易市场,试点的总量总体偏松,导致配额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不高,交易规模有限,市场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国家和地方的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以及交易机构都是新的挑战和考验。”马爱民表示,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是全球第一大交易市场,市场治理的难度必然更大,对立法要求更为迫切,尽快出台全国碳排放交易权管理条例和相关细则,对于规范市场行为,增加市场透明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马爱民说,对于第三方机构考验技术能力以及诚信对,如果核查过程中不能保持公平、公正,不按照规定去进行核查,有可能会造成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差异,导致对市场公平性的怀疑,直接威胁到碳交易市场的生命力,因此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管,应该是政府部门和市场监管的重大职责之一。

  对于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碳交易机构,马爱民说,地方表示保持多个交易机构,有利于公平竞争,鼓励提高交易机构的服务水平是有利的。“但是过多交易机构导致平均盈利水平下降,有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可能造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割裂,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这是在我们全国碳市场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