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能源专家:中国市场是光热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 | 0评论 | 3802查看 | 2016-10-08 13:47:12    
  2016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看作是我国光热发展的启动元年,光热发电在热储能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将聚光集热与传统热电技术结合,实现了打破光照条件、日照时间等限制的目标,不仅可以作为基础电源、热源,还可以参与调峰。近日,本报记者就光热产业发展对意大利能源研究所(ENEA)两位专家Tommaso Crescenzi和Alberto Giaconia进行了采访。

  国际合作是支柱因地制宜是关键

  9月1日到2日,中国光热产业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标杆上网电价,这被誉为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意大利能源研究所专家对此表示,光热市场成长很快,得益于政府的激励政策,截至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几乎实现了电网平价,这当然也包括光热产业。此外,光热技术也代表了可再生能源对建设电网友好型能源系统的积极回应──通过热储存技术来储存太阳能,以实现按需供应能源。

  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再生经济发展研究所光热研发部主任Tommaso Crescenzi表示,光热发电是利用聚光器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整齐,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不仅可以生产出电能,还可以利用光热产生的机械能进行其他产品的生产。

  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再生经济发展研究所能源技术部研究员Alberto Giaconia指出,在光热电厂产生的高温热能可以直接满足几个工业过程中完全或部分所需能量,取代燃烧传统燃料,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节省燃料。例如,在光热电厂产生的高温热能可以驱动制氢生产过程中的化学转化。

  针对全球光热领域中技术、市场、运维、人才等方面将会出现的合作与竞争前景展望,Crescenzi表示,国际合作是建立光热发电等先进技术的基本支柱。它可以实现技术交流、建设示范工厂,实施中国工程师和运营商与国际专家的合作项目。

  建立这种以技术为背景的机构,在面对当地特有的条件时,例如中国西部地区,可以提供合适的应对解决方案,当然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办法。

  据了解,针对光热发电的四种技术形式(槽式、塔式、菲涅尔式、碟式),Crescenzi认为,光热发电技术并非是最好的技术,但是每种技术都会有一些特定的功能,更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方案,例如工厂的位置、规模、土地可用性、环境约束等。

  意大利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碟式光热发电非常适合分布式、小规模发电,但是不能和长时间蓄能系统相结合;所以碟式光热发电在产能输出方面可以和太阳能系统竞争。当前塔式光热发电允许产生高达550~600℃的热度,因此适合高效率发电。而线性聚光系统,都是模块化技术,通常使用400℃的热油作为热传输流体。

  此外,线性聚光发电系统用熔融盐也能生产超过500℃的热量,可以通过菲涅尔式和塔式光热发电系统来实现。通常情况下,通过熔盐储热,相比使用热油,可以提高储热的温度、容量和效率。

  光热技术走向成熟中国市场是巨大驱动力

  据Crescenzi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大型光热电厂,总装机容量数字庞大。光热发电市场已经从兴起迈入到了成长阶段,如今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已经有大型光热电站建成,这是光热技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此同时,光热发电技术仍然在提高效率、电网调度能力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些是使光热发电在能源市场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键,也是当前工程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高成本是当前全球光热电站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人认为减少未来全球光热发电成本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努力,Crescenzi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并指出中国上网电价的推出必将加快光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突破:一方面产量将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安装成本也会降低。

  此外,Giaconia表示,中国巨大的光热发电潜力,不仅局限于设备组件的生产,还包括适合光热发电厂的建设选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无疑对全球范围内光热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重要的驱动力。

  光热和光伏两种技术并存发展有助能源市场稳定

  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最大优势在于储能。但当光伏发电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储能技术迅速提高后,“光伏+节能”的优势更加明显,有观点表示,“光伏+节能”会对光热发电的发展造成威胁。对此,Giaconia认为,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当前还无法预测未来哪种技术更具有吸引力,但可以预测的是,两种技术将并存发展,并通过有效匹配实现最高利用效率。

  Giaconia强调,很显然,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是为了目标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而做出的两个选择。但只依赖一种技术的政策风险非常大,所以需要两种技术同时发展,以便拥有替代选择。所以,即便“光伏+节能”目前被证明比光热储能更有竞争力,但从长远考虑,为了避免由于技术负担的潜在风险,保持能源市场稳定,仍建议同时将两种技术都发展至高成熟水平。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