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R高级研究员Jürgen Kern:光热发展需要一个可行的计划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 0评论 | 4997查看 | 2015-07-06 19:33:00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处于的“产业在等政策,政策在等产业”的状况备受关注,近日国际上有关“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全球的光热发电成本就很难大幅降下来”的说法又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这些会对我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合作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上有关专家又是如何看待上述问题的?6月26日,在中国国际光热电站大会CSPPLAZA2015年会结束之际,德国宇航中心 (DLR)太阳能热发电高级研究员Jürgen Kern接受了中国电力报记者的采访,就上述问题分享了他的看法。

“有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参与,对全球光热发电市场大有裨益”

记者:

国际上是怎么看待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现状的?


Jürgen Kern:

我们对中国光热发电的现状很感兴趣,因为在过去也见识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是指中国有一些实力强大的公司,他们在光热发电降低成本方面掌控着先进的技术,有些技术在欧洲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将这些技术带入了大市场中。但实际上,光热发电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光热只有4吉瓦的装机容量,这听上去不错,但离风电还相差甚远。但是,如果有中国的参与以及中国企业的努力,将光热发电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绝佳的优势。

记者:

您刚刚也谈到中国企业的优势,那么您对近来热议的“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全球的光热发电成本就很难大幅降下来”的说法怎么看?

Jürgen Kern:

我认为在光热发电市场中,实现成本的降低以及运用经营技巧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生产率。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光热发电项目都是逐个建造的,而非持续性、大规模构建,这点很重要。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从长远来看,中国光热发电装机容量预计为1000吉瓦,甚至更多,这个市场份额是很大的。此外,中国通过向全球输送公司与产品,降低成本,对于全球光热发电市场也大有裨益。

“中国的光热发电需要一个现阶段可行的计划”

记者:

目前,业内认为中国的光热发电存在“产业在等政策,政策在等产业”的现象,这会对国际合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Jürgen Kern:

首先,我不认为这种“怪圈”现象是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阻碍。如果其他国家要和中国进行合作,为什么会是一个阻碍呢?我参与了国际上很多的光热项目,比如在德国和摩洛哥的政府部门里都有专家组,我们每年要会见两三次。我感觉合作越多,情况就会越好。但这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层面,我们一共有三个层面的合作。
第一个是政府合作,主要是有关能源方面的;
第二个是调查和科学合作;
第三个层面是商业合作。我认为这三点都很有必要。至于那个光热的“怪圈”,我没有看到什么不好的影响,我只看到了好的影响。当然,我只是分享了研究领域和国际合作领域的观点而已,与国家和公司利益无关。

同时,我认为对于一个产业发展而言,“怪圈”是个很大的问题,许多国家已经解决了或正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通过建立专家组来整合企业观点、研究需求等,并将其以汇编报告的形式递交给政府。我认为专家必须做出书面反馈,如顾问报告等,这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

那您觉得这种方法在中国是否可行?

Jürgen Kern

我觉得可行。我们已经在不同国家尝试这些程序,发现能对政府提供帮助,可以在光热发电领域获得更多并解决一些难题,这就是政策顾问。当然,在中国也同样适用,这就需要中国的一些专家参与,在过程中可能会有国际专家参与其中,不过只是一部分而已,不可能完全由外国专家来做。

记者:

您对中国的光热发电发展有什么建议?

Jürgen Kern:

这次来中国,我谈的要点:

第一是新能源的潜力巨大,像风能、地热能等,尤其是太阳能。
第二,我们已有可实现的一些技术。
第三,制定长远而稳健的策略对于技术的贯彻落实十分必要。这就像登山,首先我们得明确目标,接下来制定一个真正行得通的计划,最后开始启程。

所以针对中国的光热发电状况,我建议先制定计划,一个可以在现阶段就可实施的而非十年后才能执行的计划。特别指出的是该计划要与未来的发展相一致,这里的“未来”是指至少到2050年。

对决策者我想建议以不同的标准,如政策、技术、商业标准等,为所有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热发电建立不同的团体,为其修改规划,完善路线图,然后落实这些路线图。还要随着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一定要有稳妥的计划,在遵循计划的基础上来不断调整。

(特别感谢CSPPLAZA记者冯宇鑫等的翻译工作)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