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本网记者Jennifer | 来源:CSPPLAZA光热发电网 | 1评论 | 6331查看 | 2017-03-15 19:38:00
——光热示范项目供应链关键产品设备系列报道之集热管篇
CSPPLAZA光热发电网报道:在槽式和菲涅尔技术为代表的线聚焦光热发电系统中,除反射镜外,另一主要设备非集热管莫属。集热管的需求量大,性能关键,直接影响着光热电站的集热效率及至经济收益。
“集热管的两大特性决定了其对电站的投资回报会带来很大影响:首先是集热管的光学效率要足够高,才能有效确保一个电站的初始发电量;其次是其热稳定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集热管产品的衰减速度及程度。如果热稳定性不够高,则意味着即使初期发电量可能很高,但质量衰减得更快,从而影响一个电站长期稳定的发电量。”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营销总监张磊表示。
当前,在集热管厂商分布上,国际市场上主要包括西班牙Rioglass、意大利阿基米德太阳能公司(ASE),国内市场上主要包括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汇银集团、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康达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腾、汇银、天瑞星、陕西宝光、兰州大成、北京有色院、康达)等代表性公司。
几大集热管厂产能和供货周期一览
一装机规模为50MWe的储能型槽式/菲涅尔式光热电站,总集热管需求量约25000~30000支。粗略核算,首批示范项目建设对集热管的总需求量预计为31万~37万支(除去已完成集热管采购的中广核项目)。面对如此大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大规模的集中性采购热潮,上述几大厂商的产能是否能够满足示范项目的总体需求呢?
据CSPPLAZA记者了解,当前各主要集热管厂商的产能情况分别为(以下数据由对应厂商提供,未经实地调研):
参照上述几大产商提供的数据,则在理想状态下,全球集热管厂商的产能之和可满足中国首批20个示范项目的集热管需求量。
同时,为了充分布局光热市场,抢占更多订单份额,多个供应商正在积极扩增生产线,以提高产能。如龙腾已在已经建成投产的一期8万支集热管生产线的基础上,于2016年底新增投资1.8亿元建设二期24万支集热管生产线。目前厂房已在进行内部水电气配套建设,设备于17年4月份开始进场安装,并将在6月份开始试生产。届时其将拥有合计32万支的年产能,多条生产线将更好的兼容高温融盐集热管和DSG真空集热管的并行生产需求。
另外,兰州大成、Rioglass、天瑞星、康达等都在积极筹划扩建产能。
集热管的集中采购需求将在何时释放?
从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角度出发,诸多供应商均建议业主或EPC总承包商最好提前与集热管厂家进行协商,及早安排采购事宜,以2018年底前建成项目倒推,最晚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7月,以免扎堆采购,导致交货时间延后。
考虑到多数项目所在地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冬季不宜施工,以及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原则上首批示范项目应在2018年底建成投产的时间要求,集热管的集中采购需求将在何时释放?各集热管供应商给出的预测不尽一致。
兰州大成、Rioglass、陕西宝光、北京有色院相关人士认为,集中采购需求最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第二季度出现,否则就难以在西北地区进行室外作业来完成集热管的安装。
天瑞星方面则认为,从目前各个项目的进度来看,个别启动比较早的项目将会于2017年上半年开始启动采购流程,而集中采购情况将可能于2017年下半年出现。
意大利阿基米德方面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主要取决于各个项目施工方的安装速度。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历史资料,最晚应在电站开始调试前12个月即完成集热管的采购工作。”
项目方应如何设计集热管采购规则,把控产品性能?
绝大多数主流集热管厂商都曾将其产品送往DLR、PSA、NREL这三大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并获得了完整的检测报告,为其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但由于集热管的生产工艺难度较大,对技术、经验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且国内集热管厂商尚普遍缺乏商业化项目的供货业绩,拿到较好的检测数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该厂商的供货能力。
阿基米德等厂商坦言,“一纸证书不够”。那么,项目方应如何设计相关采购规则,来进一步把握集热管产品的质量呢?各个厂商从生产供货的角度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提供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出具的证书虽然很重要,但这只是第一步。建议项目方最好要求集热管厂商提供资料证明其生产过程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并且,还可根据重要程度,配备适当的检测手段。”阿基米德方面如是认为。
汇银方面表示,在国内示范项目集热管采购中,首先应考核的是集热管的技术,举个例子,美国SEGS槽式电站和西班牙部分槽式电站,当初的集热管因没有很好地解决氢气渗漏的问题而导致集热管在运行五到七年后出现热损大幅增加高达五倍的严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电站发电表现。国内项目必须引以为戒,在采购时通过严格考察尽量规避类似问题。另外,建议采购方应注重对供货商的既有商业化项目业绩考察,国内部分领先厂商在近几年已经累积了一定的供货业绩,这种供货业绩对厂商而言不仅仅是业绩体现,更通过实际项目供货考验并完善了一个集热管厂的供货和品控能力。
张磊则表示,“基于国内集热管厂商普遍缺乏大规模的供货业绩这一事实,优先选取实际业绩相对突出的供应商,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评估方法;其次,如果厂家能够提供权威、认证测试机构出具的真实规范的检测报告,且测试数据优秀,这无疑为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力佐证,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标准不同,因此检测数据结果难免会出现差异。个人认为,最客观的办法是经过实际回路验证过的产品,这样一来,产品在运行中的效能表现地更加直观,也具有参考性。”
Rioglass方面不无担心地谈到,不少业主对技术,经验,售后,耐久,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最关心的永远是价格,而某些项目可能会因此产生较严重后果。
而为确保产品性能,天瑞星方面建议项目方可借鉴风电、光伏行业的相关经验,采取驻场监造方式把控集热管整体性能,从而降低项目风险。康达方面也建议,集热管采购可采取延长质量保证期,让集热管厂家提供集热管保险服务来控制产品质量。
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集热管的影响几何?
近期,由于钢材、玻璃、稀有金属等原材料和燃料的价格较去年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国家新运输法规的出台带来了运费成本的增长,这对集热管的成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磊表示,近期玻璃管、不锈钢管等原材料均有15%~20%的上涨,对集热管的制造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北京有色院方面表示,“目前不锈钢的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这就导致了不锈钢管,波纹管等不锈钢材质原料的价格上涨,同时不锈钢价格的上涨意味着Ni、Co等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这也将影响可伐合金的价格,按照相关原材料涨幅估算,集热管采购成本将增加25%~30%。”
康达方面也表示,由于受到市场机制影响,集热管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其中,玻璃外管采购成本增长20%、金属内管成本约增长15%、金属端盖成本约增长10%、可伐合金件成本约增长10%、波纹管采购成本约增长15%。最终导致集热管的采购成本增长15%左右。
面对这一市场现状,天瑞星不无信心地表示,近几年随着其技术升级、生产规模扩大、成品率的提升,集热管产品价格相对原来的报价,已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即使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价格不会有较大变动,因此不会影响对业主的整体采购预算。
阿基米德等其他厂商同样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增加了采购成本。但其将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来尽可能缩小制造成本的上升幅度。
总而言之,此次首批光热项目的启动对国内多数集热管厂商而言,将是一次难逢的机遇,可以弥补之前一直缺乏大型项目实际供货业绩的这一短板。虽然,目前的整体产能之和应可以满足首批项目需求,但产品的实际质量、性能及可靠性能否满足尚待考察。而供应商若想在第一批项目中立下好口碑,真正站稳脚跟,严把产品质量关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集热管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国内外厂商众多,此次竞争必然会十分激烈,集热管市场或将迎来一场残酷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