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本网特约:王永明 | 来源:CSPPLAZA光热发电网 | 3评论 | 5835查看 | 2013-01-05 10:49:00
CSPPLAZA光热发电网报道:离2012年10月22日德国西门子宣布全面退出太阳能业务的日子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了,三个月来,对于“中国厂商是否可收购西门子太阳能热发电业务”这一话题,业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支持收购的观点认为收购为中国光热设备生产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次绝佳机会,而反对的观点则认为收购风险巨大,稍有不慎,会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沼。笔者认为,西门子剥离光热发电业务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收购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国内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进入或即将进入高温太阳能集热管生产领域,这些企业中有的是一些科研院校在集热管的某些方面拥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向整管制造业延伸,代表性公司如兰州大成科技;有一些企业则是从生产中低温热水器用真空管,进入高温发电用集热管产业的,典型公司如皇明太阳能和力诺瑞特公司。这些企业的产品面临两个共同的市场推广障碍,即大多数未能通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和认证,几乎没有一家的产品未经过大型商业化项目的验证。
全球商用光热发电集热管市场长期以来被肖特和西门子占据。近年来,全球大型光热发电项目的招标都设定了通过国际权威机构检测认证和大型商业化项目验证这两道门槛,这使得中国的集热管厂商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如今西门子宣布退出,这给了中国有实力的集热管厂家一次难得的收购机会,从而取得参与国际项目投标的通行证。
收购的可行性
在笔者看来,西门子退出太阳能热发电业务的原因有二:一是其不看好未来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二是其本身的生产成本高企,使得集热管的销售价格太高,缺乏竞争力,从而拖累了西门子的整体经营业绩。
我们先说太阳能行业的前景,西门子不看好不等于这个行业的前景真的黯淡,况且过去多少年来西门子看走眼的事情多了。再看第二个诱因,中国的生产成本要比德国低很多。以光伏为例,在德国建造10兆瓦的光伏电站(不含土地成本)造价约为 1700万欧元,而在中国,2012年第四季度在西北地区建成的大型荒漠并网电站,10兆瓦项目的EPC报价已经跌破8000万人民币。光伏电站中多晶硅组件的成本约占总项目成本的60%还多,而欧洲项目所用的多晶硅组件大多是从中国进口,这样,劳动力成本上的巨大差异即显现出来。所以,如果中国厂商能收购西门子光热发电业务,并将其放入国内生产,则可大大降低集热管的价格,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相对肖特的产品显现出价格优势。
有句俗语叫“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西门子早期从以色列Solel公司收购这一业务总共花费约4.18亿美元,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国际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管市场上上演了一幕幕西门子与肖特双雄争霸的好戏,从欧洲到北美,从非洲到南美,从中东到南亚,在这场较量中,肖特公司占尽上风,西门子只能做个“千年老二”,很显然没有达到当年从以色列人手里收购时的战略目标。我们知道,西门子是一家产业结构非常庞大的公司,太阳能光热业务在其整个业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与其跟肖特在太阳能业务上艰难竞争,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核电、高铁等更赚钱的业务上去,这也是西门子毅然退出太阳能业务的底气所在。在此背景下,可以说,太阳能业务在西门子手里较当初收购时有了很大程度的贬值(我们姑且认为当年的收购价格是合理的),所以德国人再也没法开出4亿美元的天价,那么到底是白菜价甩卖还是有条件的并购重组,这要看买卖双方怎么谈了。
当然,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收购了西门子的太阳能业务,就可以一劳永逸,从此在国际太阳能集热管市场横行霸道,那样未免太幼稚。但如果从系统集成方面再加以考虑,在业务模式上做一些大胆的创新,也许并购西门子光热是一步妙棋。
(本文作者系太阳能行业资深人士王永明)
注:(本文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本网发布该文章,意在促进业内的交流与沟通,如读者有更多观点需要通过本网刊发,可联系本网工作人员。本网欢迎业内人士就光热发电的相关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