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全国碳市场预计五年内趋于成熟
发布者:admin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374查看 | 2020-12-25 13:56:20    

近日,由中国碳论坛、ICF国际咨询以及北京中创碳投共同编写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称,目前我国重点排放企业已在为碳市场建立积极筹备,业内普遍认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趋于成熟完善。


据介绍,这一报告收集了567位各行业人士对于中国碳市场预期的反馈。在受访者之中,约有75%来自于重点排放行业,其中有32%的受访者来自于当前我国碳市场试点地区,67%来自于非试点地区。分析认为,此次报告调研的范围已覆盖到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全国各地对碳市场的参与度已越来越高。


报告结果显示,约半数的受访者预计全国碳市场将于2021年正式启动交易,电力行业将是首先纳入交易的重点领域,随后碳市场涵盖范围最有可能纳入水泥、钢铁、化工、电解铝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在2025年前我国能够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碳市场。


据记者了解,此次碳市场调查开展于2020年7月至8月,调查开展后不久,我国就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承诺。报告共同作者之一、欧洲环保协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龙迪(Dimitri de Boer)认为,调查结果表明了受访者对中国气候行动的信心。“即使在中国作出碳中和承诺之前,同时也有疫情的挑战,市场仍预期全国碳市场将很快启动。”


报告预测称,在建立之初,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预期约为49元/吨,到2030年碳价有望达到93元/吨,并于本世纪中叶超过167元/吨。同时,考虑到我国在调查开展之后作出了碳中和承诺,报告作者认为,最新价格预期很可能高于调查结果。


据记者了解,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已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深圳五个城市以及广东、湖北和福建三个省份相继启动碳市场试点,在配额分配机制、覆盖行业、抵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在今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并就两项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也成为了自碳市场试点启动以来首次发布的国家层面系统性规则。


我国碳市场建立在即,报告结果却显示,在调查过程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准备仍有所不足——“不知何时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没有专职员工负责碳资产管理和排放交易业务”等反馈均出现在报告回复之中。


对此,报告援引一位来自湖北某电力公司受访者的建议称,在加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前,“公司内部相关制度建设、部门职责分工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纳入碳排放体系的公司需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内部管理和培训。


报告结论称,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将对投资决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龙迪指出,随着气候转型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蓄势待发,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应该将碳价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Trankmann)在发布会上表示:“碳价反映了燃烧化石燃料的所有成本,是激励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出的共同努力的一部分。”


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转型项目主管陈灵艳则指出,最近我国提出的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对市场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她强调:“要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公共资金与市场资源形成合力,在‘十四五’期间,建议我国环境部门和金融部门进行更多的对话,更加关注碳市场以及碳金融的衔接,在碳市场的机制设计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协调工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高级经济顾问郝博霖(BalázsHorváth)也强调,中国碳市场的建立很可能影响到未来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投资决策,各大机构以及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应更多地关注未来碳价预期,而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碳价。


报告的另一位共同作者——中创碳投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则表示:“碳价将是推动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中国实现到2060年建成一个碳中和社会的长期愿景尤为重要。我们希望全国碳市场能尽快开始交易。”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