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 0评论 | 18387查看 | 2013-07-18 17:18:32
一、舆情综述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用拟再次上调
6月26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主要来源,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有望从8厘/千瓦时上调到1分6厘/千瓦时,这意味着每年至少可实际征收400亿元左右的资金。目前该方案已上报,如果顺利最快可能在7月前后出台。6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也报道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用拟再次上调,从现在的0.8分/千瓦时调整为1.6分/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存较大缺口
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为13亿元,2010年缺口20亿元,到2011年缺口已达100多亿元。2012年更是增至200亿元左右。
有专家指出,电价附加存在征收不足的情况,而且目前征收的金额多用于风电补贴,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较少。
另外,补贴发放不及时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据报道,早在2009年,相关部门就发现电价附加费不够补贴新能源发电企业了,一些企业发完了电领不到补贴的情况日益突出。即便是新能源发电央企,也面临着不少的补贴欠账。中国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高层2012年底曾表示,“有的电站甚至连2007年的补贴都没有拿到。”有国家能源局官员称,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影响最大的是生物质能企业。因为要买秸秆,没钱就没法运行了。
可再生能源基金的扩容已是必然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简称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主管)和依法向电力用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以下简称电价附加,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等。新能源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国内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
电价附加从2006年开始征收,最初是2厘/千瓦时,2009年11月提高至4厘/千瓦时,2011年12月提高到8厘/千瓦时并一直延续至今。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从去年年初就对全国新能源发电上网补贴进行摸底统计,以寻求解决资金缺口的方案。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再次明确,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可再生能源基金的扩容已是必然。
扩大新能源基金规模利好可再生能源产业
业内普遍认为,扩大新能源基金规模,用以填补资金缺口,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将是较大的利好。此外,也有一些业内专家建议通过征收资源税、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等方式来解决新能源基金不足的问题。
二、舆情传播
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以“可再生能源 补贴”为关键词,自2013年6月17日起至2013年6月26日,共监测到相关网页179万条,其中新闻信息约760条,博客约781条,论坛约8430条。
媒体信息走势图
解析:6月14日,国务院提出6项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其中一条为“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支持政策,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6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的《新能源基金扩容 光伏进入“度电补贴”时代》和《第一财经日报》的《电价附加难填光伏补贴缺口》报道影响较大,被大量转载。之后,信息量有所下降。
6月26日,《经济参考报》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望翻番》在网络热传,转载量达到百条以上。
6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的《新能源补贴缺口超百亿 可再生能源电价拟上调》报道使舆情进一步发酵。之后信息回落,但仍保持一定的关注度。
三、媒体及专家评论
媒体和专家对指出了新能源补贴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各种建议。
1.可再生能源补贴存在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基金存在不足
2012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有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约100亿元,电价附加差不多有200多亿元,但是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基金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需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6月2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无法足额征收。按规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除了西藏地区免收外,其他各类用电全部销售电量,包括自备电厂用户和向发电厂直接购电的大用户均应被收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最初为1厘/千瓦时,到2011年12月1日渐次调整至8厘/千瓦时(但居民生活用电维持1厘/千瓦时水平)。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4.7万亿千瓦时。如能全额征收,2011年当年应征收总额约200亿元,实际征收约100亿元。2012年应征收额度为400亿元,实际征收可能在200亿元左右。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2月2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光伏、生物质能补贴欠缺更严重
按8厘/千瓦时的标准,理论上每年应收电价附加约400亿元,但由于各种减免政策政出多门,征收过程管理不规范,发展基金实际年收入不到200亿元,而且其中约180亿元用于风电补贴,而用于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则严重不足。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6月2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
补贴拖欠让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补贴部分支付周期过长,少则一年到一年半,多则拖欠长达三年之久。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超过了收益增长,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面对非常高的偿债压力。可再生能源附加和补贴都不能足额到位,政府拖欠发电企业的收入,严重影响了政府信用,导致了发电企业拖欠制造商设备款,设备制造商拖欠零部件制造商的采购款,导致严重的三角债和企业资金链紧张,从而增加了企业融资费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3月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2.存在问题的原因思考
光伏全额上网遇技术资金双挑战
在2006年的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全额收购这一点就已被提及,但执行情况并不好。尽管电网有不少技术性难题还需要克服,但相信政府仍然是知道这些问题的,也并非电网无法解决。
——民生证券分析师王海生6月1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电网全额收购光伏发电量的另一个助推器,则要看可再生能源基金到底能有多少。这样电网公司购电的内部动力或许更强。毕竟现在的光伏电价仍要大大高于普通煤电价格,电网作为企业,其会更多地考虑企业盈亏情况。
——6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
地方的事,中央的钱
近几年来,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推行了各项经济激励政策,如税收减免、价格优惠、投资补贴等。2006年以来,国企、民营纷纷“跑马圈地”,掀起一股“风电投资风暴”。但血拼之后有些中标企业往往因为没有利润空间最终放弃项目。部分地区投资风电只拼装机容量,却不考量上网电量。国家能源局官员称,“现在增长得太快了,控制不住了,现在发展得完全超过了预期”。
新能源投资在各地风起,也缘起于2004年国务院下放投资权限、进行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都是新起之秀,当时没有列入投资项目目录中,长期以来由地方核准备案。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说,“项目核准权限在地方,补贴的权限又在中央。这就是地方办事,中央掏钱。地方要搞GDP,弄了很多新能源项目,都挤着要钱,哪儿有那么多钱?”
——2012年11月26日《山东商报》
3.意见建议
建议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费
就在基金缺口达到百亿元的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