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5017查看 | 2015-07-08 11:53:00
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文件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专家表示,这些“站得住”、“叫得响”的硬指标,宣示了中国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
首提2030年碳排放目标
2009年,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相较之下,此次中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力度更大。
“60%-65%的目标,意味着2005-2030年期间碳强度年均下降率必须维持在3.6%—4.1%。而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强度年均降幅都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
据他估算,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较,中国的增长量更大。2005-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将从7.4%提高到20%。到2030年,即使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仍要达到12亿吨标准煤,将比2005年增加10亿吨标准煤以上。欧盟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7%,比中国高7个百分点,但从实际增量看,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增量比2005年仅增长4亿吨标准煤左右,比中国少了约6亿吨标准煤。
据了解,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将在已采取行动的基础上,在国家战略、区域战略、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建筑交通、森林碳汇、生活方式、适应能力、低碳发展模式、科技支撑、资金政策支持、碳交易市场、统计核算体系、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等15个方面持续不断地做出努力。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是重点
专家表示,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增长不可避免。要实现上述硬指标,必须将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列为重点。
“我国能源结构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煤为主,要实现中国政府承诺的目标,我们一方面要改变能源结构,从黑色高碳到绿色低碳;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倒逼中国绿色发展转型。”一位政府部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文件明确,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要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左右。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过去20年,中国节能量占全球总节能量的52%,光伏发电量与7年前相比增加了400倍,风电发电量增加了180倍。
数据显示,到2014年年底,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由2005年的7.4%上升到11.2%,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29.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了33.8%。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8亿吨标准煤,是2005年的2.5倍,2005—2014年期间形成节能能力13.1亿吨标准煤。
业内专家表示,在此轮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亮点。
“仅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一项,就需要在2016-2030年期间新增核电装机1亿千瓦、水电装机1.5亿千瓦、太阳能装机3亿千瓦和风电装机4亿千瓦,形成庞大的低碳发展产业体系,届时非化石能源年发电量达到4万亿千瓦时,与美国当前的总发电量相当。”李俊峰说。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文件包含了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以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方方面面,中国预计将有将近6.5万亿美元的投资需求。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初步估计则显示,今后16年期间,提高能源效率、发展非化石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低碳产业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形成产业规模23万亿,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