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终点与起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866查看 | 2015-12-16 09:30:00    
  巴黎气候大会“上半场”以12月5日出炉的一份“气候协议草案”完美谢幕。12月7日,大会进入第二周部长级谈判,力促在11日晚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

  截至记者发稿时,巴黎气候大会还未有定论,围绕“温控1.5摄氏度还是2摄氏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如何解释”、“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基金何时落实”3大问题各方仍然争执不下。

  或许,结果已然不重要!无论成败,巴黎已创造历史:将50多页的草案凝聚成了最后的29页,180多个国家递交了“国家自主贡献”,各方团结一致向取得共识的方向靠近。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时所言:“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最终协议草案落定

  12月5日,各国谈判代表向大会交上了“成绩单”,达成气候协议草案,成为第二周各国部长进一步磋商的基础。

  据悉,该草案共42页,列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选项,包括阻止气候变化的长期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援助等。与大会开幕时原有的50多页相比有明显减少,6年前的哥本哈根草案长达300页。

  相比第一周,第二周的谈判似乎火花四溅。12月7日,19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开始为达成全球性、有约束力的协议“冲刺”。欧盟气候行动及能源事务委员卡尼特表示:“所有困难的政治问题都尚未解决,将留给各位部长们。第二周是妥协的一周,也是困难的一周。”

  12月9日,谈判进入小高潮。据中国外文局环境气候报道组9日下午消息,巴黎气候大会第三次会议结束,气候峰会最终协议草案文本出炉。大会主席法比尤斯表示,大会取得进展,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几个小时后各国各集团对第一稿案文进行反馈。

  9日深夜,与会各方分成两组,彻夜讨论草案意见。据悉,最终协议草案文本共29页,其中“协议”14页,“决定”15页。与第一周的文本相比,“协议”部分的文字由25324字减少到19733字,减少了20%;“协议”中各国有争议的表述放入括号,这样的括号由916个减少到361个,减少60%。

  从草案内容看,巴黎气候大会的成果将由一份“核心协议”和一些“大会决议”组成。巴黎气候协议将包括各国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相关原则、框架和规则,大会决议则包括落实协议的一些细节安排。据了解,协议草案共21页,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技术发展与转让等26个大条目。

  综合各方消息,“区别”、“资金”和“力度”仍是决定能否达成最终协议的关键。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表示,如果这3个问题解决了,大会就是成功的,协议也就达成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12月9日对外表示,各方在能力建设、减缓、适应等问题上都达成共识。现从政治层面上部长们需解决区别、资金、力度等主要问题。“如果各方能在这3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巴黎协议就能够达成。”

  “力度”的争论在于究竟把全球温度上升的限制目标设定为“2摄氏度”还是“1.5摄氏度”。一直以来,“2摄氏度”是各国广泛认同的谈判前提,但在日前的谈判过程中,欧盟和小岛国开始频繁推介“温控1.5度”的目标,美国也加入其中。这为谈判带来了变数。

  此外,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发达国家如何兑现旧的“欠账”问题依然无解。代表发展中国家的“G77+中国”集团12月9日明确指出,现有文本里没有就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做出明确安排。

  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不满在于“区别”,一位谈判代表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该体现在草案的每一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在前言中体现。

  对于上述3个问题,截至记者发稿前,各方仍在紧密协商中。

  谈判焦灼进行 组团联合表态

  在这种国际盛会上,单打独斗是没有胜算的。两周的焦灼谈判中,组团联合成为催化剂。

  印度总理莫迪11月30日抵达巴黎,牵头121个国家组成“国际太阳能联盟”,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作为初始资金,最终目标是希望从各成员国和国际机构中筹得4亿美元。

  12月6日,为促成大会成果顺利出炉,法比尤斯宣布成立一个由14国外长、环境部长及谈判领袖组成的“推动团队”。

  12月8日,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组成的“基础四国”集团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并发表声明称,支持大会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雄心且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履行法律义务,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的承诺,并在2020年后加大支持力度。

  同一天,欧盟宣布与79个非洲国家、加勒比与太平洋国家(ACP)宣布结成“雄心壮志联盟(High Ambitions Coliation)”,并表示在寻找更雄心勃勃以及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的立场上保持一致,为此动用了4.75亿欧元。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欧盟国家是有意分化发展中国家,从而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推动。

  12月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美国支持并加入“雄心壮志联盟”,还宣布美国将提供8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对此,乐施会气候变化高级顾问Jan Kowalzig表示:“美国的加入确实让人有些意外。到了这个关键时刻,这或许是一种政治表态,意在拉拢更多的国家。”

  企业先行 抢占清洁能源市场

  巴黎协议最终达成众望所归,尽管政治层面还存在分歧,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一些企业公司正跃跃欲试抢占先机。

  11月30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牵头创建“突破能源联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创始成员包括中国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惠普集团总裁惠特曼等商界名人。该联盟将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的开发。

  12月7日,全球企业合作倡议RE100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宝马 、可口可乐、国际香精香料公司、北欧联合银行、培生集团和瑞士邮政宣布,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至此,做出承诺的公司已达53个。如果这53家公司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每年可减少5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12月1日发布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投资全球能源市场转型时机成熟。数据显示,全球已经达到煤炭消费峰值,对电煤的需求正在萎缩。这种趋势在2015年不断增强,重要煤炭市场消费出现大幅下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

  12月8日,可口可乐、戴尔、意大利电力公司、NRG能源、宝洁、索尼等10家公司设定的减排目标得到批准。预计这10家公司将在目标期内削减8.7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节省18.6亿桶石油。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也在通过不同活动和对话,多角度、多方位展现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中国声音。万科、亿利资源、比亚迪、万通、神雾、中国节能环保、中国建材等多家企业来到巴黎会议“中国角”,向国际社会宣传了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招商新能源集团与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会场签署了三方框架合作协议,未来两年将在欧洲实现2吉瓦智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12月9日高度赞扬中国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称中国政府坚持的能源转型道路具有“榜样”意义。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