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能源互联网不止是能源+互联网
来源:无所不能 | 0评论 | 11273查看 | 2016-08-02 15:16:00    
  2015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关于什么是能源互联网的争论一直见诸指端。其实很多时候,即使我们用最精准的科技语言去定义清楚一个概念,也未必能掌控由此而衍生的各种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创新,必然伴随着无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能源互联网的孕育与出现,最核心的关键就是电网的不断智能化与数字化。欧盟国家已进行电力市场化十多年,德国作为欧洲的电力大国,同时也处在欧洲电力传输枢纽中心的位置,其在电力市场中一直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如今的能源转型德国也是一马当先。早在2005年,“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就正式成立,提出智能电网(SmartGrid)的概念,并且在技术和经济上推动欧洲智能电网的建设。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07到2029年整个欧盟的新能源载体要翻倍,对电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输电网和配电网更加智能,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更加快速和庞大。

  在这个前提下,能源互联网在10年后跃跃欲试地对电网和其他能源网络试图作更大胆的连接,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提高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需求的情况下减少电力消耗和电能需求。

  我们不妨来看德国和奥地利边境地区的一个有趣的示范项目。这个项目占地14,000平方米,6栋楼,共130个居住单位,造价不含土地1850万欧元。整个项目的核心是他的热能中央控制室,调节整个设备的能源输出,同时远程连接到房屋能源处理室。

  这套系统功能设备包括一个地热泵,一个生物液化气的热电设备,以及城市供暖。这些来源接入到一个装有90升水的热缓冲池,通过这个热缓冲池给整幢6层楼的建筑供暖。同时在房屋内部,也会通过热控制系统来智能调节室温,湿度,二氧化碳含量。

  用户管理中西可以接受到未来1天内电的估价曲线。如果价格合理,那么就会通知客户远程打开热泵,除了正常使用地热以外,还可以额外直接用电力加热,来给热缓冲池提供热量。当热缓冲池装满后,可以独立提供整栋房屋2天的热能需求。此外,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目前主要是给自己的设备提供电能,如果未来加装智能电表,可以给配电网提供电能输出或者做无功补偿。

  居民们还会安装一个手机监测应用,通过这个应用,接受到来自电网中心调度室的数据处理结果,居民可以通过模拟时钟看到未来12小时内预测的电价,用红色,黄色,绿色来表示电的价格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用户可以自己通过智能手机提前决定启用哪些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电网的用户可以从电网得到的实时信息,制定更为灵活和复杂的管理策略,而在电网的控制端,也可以根据对用户用电的反馈,提早计划各个不同能源载体的接入。

  从整个电网技术方面,它既能够运用在虚拟发电厂的平台上面,因为他可以自主发电,也接受电网调度的统一条都和管理;也可以当作微电网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一段时间一定区域内自主提供用户所需要的能量。做为智能电网的基本单位,它可以用于探索未来电网的不同发展模式。

  这个探索过程中所揭示的最让人激动的事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刻,无所不能。这一切的交接点就是一个词:数字连接,digitalconnection。这种连接就像是大数据一样,强调得的并非是某一段某一片,而是全网络,全管道,全终端。因为在超越最基本的能源供应需求之后,人们看重的不再是最低廉的价格,而是更加富有激情的全方位专业服务。这种消费心理的矜持转变在欧美国家尤为明显,甚至已经持续多年,但是这种转变并不以放弃专业精神为代价。比如德国有一家能源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一个在线的能源交易信息查询和服务平台,甚至还推出了手机及Ipad平台的移动应用版,可以非常方便的让售电公司或个人用户查询实时电力交易信息和交易量,日前市场的变化和期货市场的批量交易信息。除此之外,重要的行业消息,涉及电力、天然气、煤、石油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动态和分析报告也可一览无余。

  这种全生态圈的连接必须要改变的是在能源领域里从未试图改变过的事实:把B2C变成C2B甚至C2C,这就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震撼意义。这也是众多业界人士对能源互联网的实质讨论的归宿。因为能源互联网的入口,实际上绝不仅仅是把能源加上互联网,或者在互联网上叫卖能源,而是以一种超越简单ict的方式对整个能源供应和销售网络实施全连接。

  这种超越的核心就是全连接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大数据分析与价格敏感信息传导。在7月底的一次能源峰会上,华为公司对能源互联网提出这样的设想:“2025年,全世界将有1000亿数据联接,贯穿各个行业。华为会推出创新的‘云、管、端’架构,将云数据中心和大数据,敏捷网络和LTE,物联网网关和开源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等创新的ICT技术与方案应用。”

  如果真的有如此大的数据现量和交换渠道,落实到消费者的商业层面,消费者将面临着复杂的选择,也许平均每个消费者可直接选择的售电公司达到上百家,而售电公司为了抓住千百万用户也绞尽脑汁。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自由的竞争引发了无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这才是能源互联网的真正爆点。而伴随整个过程的关键技术支撑毋庸置疑:以ICT智能技术为主的信息流通平台,把能源之源贯穿入互联网应用之江河。

  所以在2015年这样一个还处在能源互联网发迹的初始阶段,人们还在忙着讨论能源互联网的入口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最10年后的未来作出最简单的预测:1000亿量级数据连接下打造的能源互联网,将绝不仅仅是能源加互联网这么简单。数据支撑,应用为王,这个万亿市场必然会催生新一代的千亿美元级绿色智能公司。

注:作者廖宇,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