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 0评论 | 3524查看 | 2018-03-26 09:09:00
当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已经初具规模,未来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和加快创新步伐。近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的首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表示,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大范围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商业化模式创新也趋于多样化。下一步将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消纳,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新机制。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中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快速的一年,也是全球能源变革快速推进的一年。数据显示,2017年底,中国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6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3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2%,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26%。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光伏、风电的成本和价格快速下降。
“虽然成绩显著,但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远远不能满足能源革命的需要。”李创军说,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优化开发利用布局,确保实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的目标,以建设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为长远目标,研究可再生能源2035、2050年发展路线图,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消纳,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新机制。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均能耗还有持续上升的可能性。尽管中国能源转型已迈出坚实步伐,但中国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加速能源转型的需求和压力仍然迫在眉睫。
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看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核心,在于降低成本,从经济性上提升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已经提出到2020年实现“风火同价”的战略目标。对此,金风科技在实践中,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改造、优化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从风资源评估、规划设计、收益评估,到风电场建设、运维、产融结合等各个环节,实现投资收益率最大化。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风电资产运营可谓‘惊喜连连’,发电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容量运营人员人数减少50%以上,故障频次降低,运维成本下降30%。”武钢说,他们还与行业伙伴合作开发了一个数字化平台,将电源、电网、负荷相连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系统。在这个数字化平台上,可以实时连续跟踪电源和负荷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负荷需求为客户提供用能服务,从而实现电源侧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电网配电效率的大幅提升和负荷侧用能成本的大幅下降。
“在整个数字化提升全生民周期风电厂的建设以后,我们有望在2020年实现风火同价的目标。”武钢表示。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透露,将加快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建立完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标准和激励机制,探索大规模消纳机制,保障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将不断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深化合作、加强交流,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