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已从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阶段转入大规模实质性建设阶段。绿色低碳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是雄安新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基础支撑。
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积极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碳交易市场并尽快与碳市场建设国家战略对接,完全契合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低碳之城、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战略定位,是尽快实现雄安新区全国性交易市场“零突破”、匹配其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契机。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重大挑战,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2015年,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2030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203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且努力早日达峰)。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确保兑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承诺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政策、法规标准等手段调动各方面节能减排的内在积极性,健全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加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工具。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简称“碳交易系统”(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cheme,ETS),是一种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碳交易系统是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政府对一定行业的碳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企业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都必须获得相应的碳排放配额,企业可获得、购买或交易这些配额。作为一种市场化价格机制,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机制鼓励减排,激励碳配额有剩余的企业(地区)通过出售配额获得减排收益,并激励持续的减排技术创新。
在碳交易体系中,政府对碳排放配额可以进行免费分配或拍卖(或两者结合)。碳排放配额拍卖收入,可以根据政府的优先重点用于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气候领域项目,也常用于帮助受碳价影响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广州)、湖北、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碳交易;2016年9月,福建省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加入碳交易试点。
目前,8个试点地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行业超过3200家重点排放企业,整体履约良好,低碳意识不断提高,实现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下降”。2018年我国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平均价格为21.3元/吨;截至2018年底,我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接近8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110亿元。
在大范围、长时间试点基础上,2017年12月,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按计划,2020年全国碳市场将进行模拟交易并正式上线。预计2020年建成运行后,我国碳市场初期覆盖上限将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市场,届时将超过欧盟碳交易系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实现有效减排、确保以最有效成本实现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关键举措,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激励机制。
我国碳交易试点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和社会效益。以湖北碳交易试点为例,一是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驱动了节能减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该省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排位均持续上升;二是通过向银行质押碳排放配额,拓宽了控排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和项目融资渠道;三是发挥了绿色扶贫作用,如红安县老区户用沼气项目通过抵偿机制在碳市场交易,收益1300万元。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自2005年欧盟启动全球首个碳交易市场以来,国际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球共有20个正在运行中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这些规模不同的碳交易系统涵盖1个超国家系统(欧盟)、4个国家系统、15个省或州系统以及7个城市系统,覆盖27个司法管辖区,此外,6个司法管辖区计划未来几年启动碳交易系统(包含中国)。
截至2018年底,全球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5%上升至8%,碳市场经济体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7%,碳市场拍卖筹集资金累计超过573亿美元。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预计,考虑到中国全国碳市场建成运行,2020年全球碳市场覆盖排放份额将跳升至14%(碳交易规模将达到7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市场GDP份额将达到70%。
当前,全球正面临持续严峻的气候问题挑战,各国2030年自主贡献目标与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仍存在巨大缺口。为碳排放权定价、构建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国际社会促进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政策工具。除目前已运行的碳市场外,还有许多国家或地区正在筹建或考虑建立碳交易系统(包含中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巴西等国家系统以及美国各州等区域系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考虑将碳市场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支柱(全球目前主要碳市场运行情况见表2)。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退出巴黎协定、推出“平价清洁能源”(Affordable Clean Energy,ACE)规则代替奥巴马政府的《清洁电力计划》(Clean Power Plan,CPP),但美国州或区域层面的减排努力并未停止(美国大部分州都制定有自己的减排计划),目前已有25个州加入美国气候联盟(U.S.ClimateAlliance,其减排目标与巴黎协定一致)。
此外,美国东北部和中大西洋地区13个州联合提出了“运输与气候倡议(TCI)”,旨在实现运输部门温室气体减排和减少运输系统对高碳燃料的依赖;通过多年协商谈判,2018年12月,其中10个TCI参与州宣布将制定一项区域低碳交通政策,其目标旨在建立碳定价和交易机制。
建设全国碳市场契合雄安新区战略定位,是实现雄安全国性交易市场战略布局“零突破”的重要契机
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支点,绿色、智能、创新是雄安新区的显著特征。“雄安质量”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确保70%蓝绿生态底色,把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作为基本主线和首要定位,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雄安新区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将100%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整个规划编制过程和每个建设项目,引导形成绿色投资、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理念。雄安新区将是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未来生态与创新之都,是蓝绿交织、水城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在雄安新区建立全国性碳市场符合雄安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雄安新区要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完善市场化生态保护机制和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成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指导意见》强调,支持雄安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生态环境类金融衍生品;有序推动金融资源集聚,研究建立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金融科技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在雄安率先落地,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雄安金融科技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强调,在雄安片区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引领雄安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培育排污权、节能量、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水权和新能源现货交易。
积极推动建立雄安新区碳交易市场,一方面,完全契合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样板的目标定位和特点,有助于解决雄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绿色低碳之城的巨额资金投入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要求,雄安要在对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对全国起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争取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碳交易市场建设,是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落实《批复》和《指导意见》要求雄安着力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碳交易市场,将雄安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产生的碳排放配额节约转化为雄安高质量发展的资金循环投入,切实解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变现”问题,不仅能为雄安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充分发挥雄安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效应。
另一方面,全国碳市场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争取碳市场国家战略落地雄安,一步到位加快推进雄安全国性碳市场建设进程,是匹配雄安未来发展及其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当前,深圳和上海都有证券交易所等全国性交易市场,雄安新区迫切需要适合自身战略定位、能够引领未来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全国性交易市场。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已进入法规制度体系、技术规范体系、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等管理体系建设攻坚阶段并已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碳市场建成运行指日可待。尽快实现碳市场国家战略与雄安新区对接,完全契合雄安重大国家战略定位。
全国碳市场属于典型的“非首都功能”,争取全国碳市场尽快落户雄安,雄安就可以直接参建和依托碳市场国家系统,不仅不需要自己再单独构建,节省资源和时间成本,后来居上;而且一步到位实现雄安新区全国性交易市场“零突破”,这是构建匹配雄安国家战略地位标志性工程的重要契机。
鉴于我国碳市场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强大需求,雄安新区应紧紧把握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优势和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机遇,充分吸收运用国家支持政策、推动全国碳市场尽快落地。这也是推进雄安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落实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的先手棋和重要抓手。
雄安新区不仅自身要实现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而且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和服务创新输出、绿色项目技术咨询和设计服务、建立常态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可以基于新区建设发展实践和依托(全国性)碳市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同时,在碳金融及其衍生品创新、绿色金融评估认证、标准制定和国际互认机制等产业链上,将雄安金融创新先行区建设做深做实,创造碳交易和碳金融的“雄安标准”和“雄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