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 0评论 | 3657查看 | 2016-03-16 10:10:45
我国从2011年开始启动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从试点情况看,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能够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加碳交易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全国人大代表王彪表示,准确的排放数据、适当的配额定价、有效的技术支撑、可靠的制度框架是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时充分征求意见,抓好制度设计和方案配套。
此前,国家发改委提出,2016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要确保2017年启动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明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
王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时应充分征求意见,抓好制度设计和方案配套,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一要制定科学、统一的监测、报告、核查体系。从近几年的碳盘查看,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第三方机构采用的核算方法还不统一,有的规定也不尽合理。二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数据显示,2015年当年配额成交量为3263.9万吨,成交金额8.36亿元。将相关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后,总的年碳排放交易量预计在30亿~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亿~80亿元,这将给相关企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压力。三要考虑现有技术水平,不能有标准无技术。四要建立完备的制度框架。目前我国碳交易只有一些管理办法或暂行条例,约束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