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组织实施新开科技计划项目349项,验收完成各类科技项目287项,新增产值8.46亿元,登记科技成果58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2020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高原青海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潮头。
攻克关键技术 打造高原特色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地区走向繁荣发展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披荆斩棘的制胜之道。青海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创新力量较弱、创新资源短缺、创新活力不足,更需要进一步围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径。
这一清晰洞见,源于主政部门对青海科技创新和资源禀赋的全新定位。回望2020年,一批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专项落子有声、一个个制约科研核心技术难题得以攻克,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年,在新能源领域,青海省优化基于分布式通讯的大规模定日镜阵列聚光集热控制技术,建成兆瓦级系统集成与规模化小试平台,实现极端天气下熔盐吸热器安全稳定运行,并以此为基础建成50兆瓦光热塔式熔盐发电站,实现光热熔盐时长达7小时、连续运行13天的最佳运行记录。
2020年,在新材料领域,青海省建成国内首条万吨级高性能高精度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有效延伸青海省铜金属加工产业链。建成国内首套4.4万吨/年大型金属镁人工智能化连续铸造线。建成30吨/年的区熔多晶硅棒生产线,对高端半导体原材料国内供应起到支撑作用。
2020年,在特色农牧业领域,青海省首次在高海拔地区实现了早熟结球甘蓝越冬苗培育和甘蓝、辣(甜)椒、西葫芦标准化制种技术应用;建立高寒地区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提高草场单位面积载畜量22%至38%,牧草产量增加22%至43%;打造“天路飘香”等特色优势品牌,开发系列肉产品4种;完成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面积205.99亩,造林成活率86.8%、保存率85.4%;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种植示范区5000亩,化肥减量30%,油菜田农药减施技术示范500亩,农药减量50%;青薯9号品种在海拔3800米的试种成功,建立马铃薯品种示范基地420亩,最高亩产达到3132公斤。
2020年,在生物医药领域,青海省取得黑果枸杞冻干粉、菊苣白刺青麦粉、白刺果佛手片、白刺百合片、沙棘果醋/果酒、沙棘咀嚼片(压片糖果)等13种生物医药类新产品。支持开展鲁比前列酮原料及软胶囊的仿制型新药开发、“玛诺”系汤系列产品二次开发、藏药十五味赛尔斗丸的二次开发等研究工作,建立羌活、川贝母、秦艽等道地药材种源基地和青海省冬虫夏草种质资源库……
加强基础研究 培育高原创新主体
产业上的技术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这一年,青海加强基础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基础研究和培育创新主体“两条腿”齐步驱动,交汇拓展出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2020年,青海省组织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72项、当年资助经费6165万元。青海省科技厅推动青海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共安排涉及青海省指南方向项目20项,直接资助经费5188.5万元。资助1300万元支持藏药国家标准样品研制等9个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建设。
这一年,青海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提升。为培育创新主体,壮大人才团队,完善实验室体系,青海省科技厅持续支持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筹建先进储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总数7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家(总数218家),新认定科技型企业141家(总数457家),圆满完成“双倍增”目标。青海黄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海西农业高新区建设方案进入论证阶段,国家牦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这一年,青海积极搭建平台,孵化创业梦想。全年建成各类科技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53家,青海省首个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落户海东河湟新区,首个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运行。同时,新认定4家青海省科研科普基地。
让科技成果点亮千家万户
如何让科技更好的改善生活,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回望过去一年,青海以科技惠民、利民的科技成果比比皆是。
这一年,青海青海省科技厅加大包虫病防、诊、治方面的科技攻关,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使得严重危害患者牧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虫癌”包虫病在防诊治中取得显著成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包虫病团队学术带头人樊海宁教授团队研究下,经过近4年努力研究,实现了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浆中虫源性游离核酸微量精确检测,精准肝切除、微创治疗领域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年,科技惠民助力青海省创造高品质生活。青海省科技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科技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组织实施“1020”项目31项、投入7371万元,实施科技扶贫项目5项、资助经费620万元,获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称号。开展巩固科技扶贫成果“补针点睛”专项行动,选派1000名“三区”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特合土乡夏曲村离网光伏电站成功并网,为可可西里所辖五个保护站配备光伏供热供氧设备。
这一年,青海省投资2100万元支持7个县域创新试点县(区)建设工作。青海省科技厅授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家,获得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备案6家,建立国家级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库,搭建全省首个基因测序科研平台。促进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助力旅游和青绣产业发展,青绣项目荣获中国创翼优秀奖。
告别2020、走向2021,有了科技创新这一动力引擎,青海发展更有底气。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正焕发新活力,全民创新氛围正日益浓厚。由科技创新引发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浪潮,正在青海大地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