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2017年我国碳市场或迎来高峰期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0评论 | 3518查看 | 2017-01-17 14:08:40    
      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并且积极履行减排协定。为落实国家减排目标,国家能源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国内许多省市相继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碳市场,并且在政府的扶持下许多省市纷纷成立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及环境交易所,我国碳市场基础建设正逐步完善,为2017年我国碳市场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可以肯定,2017年我国碳市场或迎来发展高峰期。

  1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2017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对外发布了6份研究报告。其中《2017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报告指出,计划于2017年正式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据了解,未来我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不过,部分省份碳市场建设进度严重拖后,配额分配等仍存争议,原定于2016年出台并实施的配额分配方案未见落地。在此背景下,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基调更趋谨慎求稳,虽然2017年大的启动时间点没变化,但推进速度或有所放缓。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表示,很多地方还没有准备好,这样全国市场也难以启动。此外,法律法规层面还不够完善,作为碳市场“根本大法”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仍未出台。

  “中国早期阶段的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等运行时间较长、相对成熟的市场相比,将非常不成熟。”王科教授说,“这主要表现在交易制度和规则设计不够完善,交易频率和市场活跃程度相对较低,价格波动性较大且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无法很好发挥,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等几个方面。”因此,人们应理性看待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这一趋势,因为这是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排放水平所决定的。

  有分析认为,2016年是为全国碳市场打基础的一年,2017年我国碳市场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为恶劣的空气环境压力犹在,“地利”则为国内各省市相继建立起碳交易市场且规模不断扩大,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指日可待,“人和”则为政府机构对于碳市场建设的大力扶持以及我国碳交易市场需求旺盛,最终或将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在新的一年走向高峰。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魏一鸣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碳市场对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但它会推动企业向同一行业内的节能减排“标杆”看齐。“由于中国大部分的碳排放量将逐渐被全国碳市场覆盖,碳市场对中国承诺的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2017年~2020年全国碳市场的主要目标将是建设市场机制,先让全国市场运转起来。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以及节能减排效果的发挥还有待时日。因而,最初阶段市场的流动性仍不会太高,交易价格将会延续七试点省市的价格。

  此外,根据我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承诺,单位GDP化石燃料的消费强度将逐年下降,2030年我国将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0-65%。在碳配额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不断升高的能耗成本将促进企业自觉节能减排,雾霾有望得到根本缓解。

  全国碳市场的全面展开对于即将被纳入的控排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为企业完成减排目标提供了灵活的市场工具,能以更小的成本实现减排。挑战在于,对企业的减排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要求企业针对发展理念及管理方式开展适应性调整。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